董旭花自主游戏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现状与问题: 自主游戏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照片由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提供 自主游戏的开展既能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顺应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保障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又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健全人格,推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艺术、科学,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的发展,真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从实践层面来看,全国各地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的现状却很难让人满意,很多幼儿教师把自主游戏看成“遥远的理想”,自己带班时还是会看紧了幼儿好好上课。自主游戏在理论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需要我们所有的幼教工作者认真反思,寻找差距,积极改善。 年6月,笔者对山东省幼儿园的游戏现状进行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份。在参与问卷填写的教师中,山东省占81%,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等省份的教师占19%。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如下几方面: 幼儿园基本情况(幼儿园性质、类别、规模、师资配置) 游戏环境与玩具材料(空间大小、空间规划、绿化面积、玩沙玩水区域的设置、玩具材料投放及收纳) 游戏开展情况(包括户外和室内的游戏时间、一日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的作用等) 教师对游戏的认识、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认识、对影响自主游戏开展的因素的认识等 近两年本人参与的与游戏内容相关的培训等。 笔者年7月份又在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的某个区对园长和教师进行了一次面对面访谈,访谈覆盖全区办公、民办三个层级(省级十佳、省级示范、一般类别幼儿园各1所公办幼儿园;市级示范、前期参与区域游戏项目试点园、一般类别幼儿园各1所民办园)6所幼儿园的46位园长和老师(包括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教龄的班主任和带班教师)。访谈的主要内容如下: 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对游戏生成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对什么是“好游戏”的认识和理解 对在幼儿园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感觉到的“障碍” 在放手开展自主游戏方面期待得到的支持 在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后,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室内外游戏环境和玩具材料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游戏环境和玩具材料是幼儿园游戏开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前提,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很难在现实中践行,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有所改善,一般能基本满足幼儿室内外游戏的需要,但尚有部分幼儿园连最基本的游戏条件都不具备,存在诸多问题。 如,户外环境方面:户外空间不足人均4平方米(基本标准)的幼儿园占调查总数的15.1%。其中,户外空间没有任何游戏区域,仅有一个操场放置滑梯之类的大型玩具的幼儿园占到9.6%;户外没有沙池区的幼儿园占19.8%;户外没有一个水龙头,幼儿没办法玩水或使用水的幼儿园占比高达25.6%;户外没有任何玩具材料和运动器械的幼儿园占0.9%,而户外仅有个滑梯玩具,别的什么玩具都没有的幼儿园占4.8%。 二多数幼儿园基本游戏时间可以得到保障,但仍然存在集体教学占用较多时间,幼儿自主游戏时间不足、教师限制过多等问题。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落地实施的基本要求,就是保障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本次调查发现,现阶段有61.4%的幼儿园每天都能安排固定的、超过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而且至少有一个小时的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有81.1%的幼儿园每天会有超过一个小时的室内自主的区域活动时间。看得出,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培训和课程改革,《纲要》和《指南》精神的落实很有实效,大多数幼儿园重视调整一日活动内容和作息时间安排表,给予幼儿较多的自主游戏时间。不过,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对于幼儿游戏的认识不足,基本游戏时间得不到保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还处于空喊口号阶段。 例如,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到2小时,活动内容主要是做操和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的幼儿园占达12.4%;每天幼儿自由自在的室内游戏时间(即自由选择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0.5小时的占6%;全天幼儿自主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的幼儿园占比高达19%;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幼儿园中最重要的活动,有14.5%的教师表示“没有时间游戏,因为课程太多,教学计划进行不完”。 三教师对于游戏与儿童发展关系的认识到位,但对于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什么是好游戏、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等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存在不少误区。 教师对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行为都受其认识和观念的影响,所以,本次调查也包括很多开放性的问题。除了运用问卷调查,还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这样极易获取教师极具个性色彩的认识方面的信息。 在访谈中,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都表达了游戏很重要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很有必要的观点。这说明,这些年的培训和对《纲要》《指南》的学习,已经让老师们在认知层面对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儿童发展方面和保教规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改善。但是,当这些观念与教师的实践工作相结合时,又会出现各种偏差和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对“好游戏”的认识偏差。例如,针对“什么样的游戏是好游戏”这一问题,教师都会说“孩子喜欢参与,兴趣高”很重要,但同时一定会强调好游戏应该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增长见识,培养好习惯”“能让幼儿玩中学”。在让老师们列举一个有趣的游戏案例时,一位教龄10年的老师举的例子是“认识相邻数”,一个教龄4年的老师举的例子是“小班学儿歌《青蛙》”,一位教龄26年的教研组长举的例子是“运用各种材料练习跳跃”……当笔者问教师“老师带着孩子玩更好还是孩子自己玩更好”时,大多数老师的回答都是“孩子自己玩更好”,但当继续追问“您的幼儿园老师带着玩的时间更多一些还是孩子们自己玩的时间更多一些”时,笔者得到的回答更多的是“一天中,老师带着玩的时间多,因为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6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距离大型演出赛事回归,太原还有多远
- 下一篇文章: 手榴弹到底能扔多远别被影视剧骗了,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