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保安战役我*前线司令部隐蔽在哪里
新保安战役是平津战役第一仗,这场战斗的重大胜利保护了古都北平的完整,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重要的名胜古迹免受战争的破坏,对整个平津战役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牺牲了新保安城,换取北京和平解放,那么这场战役我*前线指挥部隐藏在哪里?请看走进赵家山村寻访新保安战役的红色记忆 文/闻道 提起新保安战役,在河北省怀来县几乎是无人不晓。但是新保安战役解放*的指挥部在哪里?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看一些文史资料。在《张家口文史资料第十四辑纪念张家口解放四十周年专辑》一书中,专门介绍了当年解放新保安战役的情况,根据书中记载,解放*在解放新保安战役时,指挥战役的指挥部就设在怀来县新保安镇的赵家山村。新保安镇赵家山村位于怀来县西北部的深山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并不怎么出名。新保安战役,这里成为了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指挥部所在地,这就使这个村子成为了红色文化村。在杨得志同志的回忆录《横戈马上》中,新保安之战是回忆录中的重要篇章,所以赵家山村也在回忆录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可圈可点。虽然从书中了解到了一些赵家山村的红色文化,但是一直也没有去过赵家山村,更没有实地走访过村里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由于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一直就有想去走访一下的念头。年3月4日下午,年后我到新保安去走访朋友,闲谈中说到了新保安战役,于是就决定去走访一下赵家山村的红色文化。于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柴文彪、张家口京畿民间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易耀红、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正*、怀来县民俗协会理事曹喜文一行四人,相约一起去走访赵家山村的红色文化。↑作者采访人左1村赵主任↓左3郝玉珍 赵家山村位于新保安镇西北仅5公里,距离新保安镇较近,几年前,去往村庄的道路全是山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这个隐藏于大山里的小山村很难找到。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全部修了水泥马路,路很好走,由于胡正*和曹喜文两位老师都是当地人,对路况很熟悉,开车沿着新修的道路,向上走、向上走、再向上走……,不知不觉就到了山脚下,感觉眼前有一块大石头堵在前面的时候,一座掩映在树木丛中的小村庄就展现在眼前了。赵家山村依山而建,与早春昏*的山色融为一体。一座座或大或小或旧或新的房屋层层叠叠,散落在半山腰间,就是我们当地常说的碗架格凳式的。房前屋后,院落之间,山梁沟壑,地梗内外,到处都是杨树、榆树、槐树、枣树……在一株株高低不齐的树木掩映下,那些石头垒砌的石头墙、石头梗到处都是,很有地方特色。开车开到路的尽头,向左一拐正好有一处开阔地,我们就把车停在那里,下车步行进村。赵家山村看着面积不小,但是进村却没有看到一个人,村子里很安静。此地四周围全是山,早年的八宝山煤矿就在这里,石材资源丰富,路边有废弃的采石场。石头路、石头房、石头院墙、石头炕、石头碾,村子里随处可见,也是一处以石头为元素的野外公园。在这块开阔地上,有几间新房子,门口挂着*支部、村委会的牌子,这就是赵家山*支部、村委会办公室。站在赵家山村委会前,极目远望,视野空旷而寂寥。村委会没有人,门锁着。我们按照村委会院里立的公示牌上的电话,通过联系镇里,联系到了村主任赵占河。不一会儿,赵占河主任接待了我们。据赵主任介绍。因为现在是冬天农闲季节,村民们忙完农活后都下山去县城或镇内居住,空荡荡的山村里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常住,现在村里常住人口也就是十来口人,大多数还是老年人。树木草丛间,经常有野兔,野鸡、蛇等野生动物出现,偶尔有野鸡突然飞出,空灵而亲切,为寂静的小村庄带来几许热闹。据人们说,村里的山上还有一只白狐,有人还看到过。就是在这样一个隐蔽而又不被人所知的小山村里,70多年前上演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红色历史,在杨得志将*的回忆录《横戈马上》所写的新保安之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保安之战,是平津战役“各个歼敌”的第一仗,也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一仗。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总部署和安排,华北野战*第二兵团在平津战役中的主要任务是围困和攻打驻扎在新保安内傅作义的“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部队三十五*,三十五*是傅作义的嫡系部队,在傅作义的部队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年12月8日,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治委员、耿飙为参谋长的华北野战*第二兵团秘密来到新保安地界,部控在闫家房、粮田屯和赵家山一带,初步完成了对新保安周围之地的包围。包围新保安的除华北野战*第二兵团外,还有冀察热*区和华北野战*第三兵团的小部队。按照中央指示,这些部队由杨罗耿兵团统一指挥。而杨罗耿兵团指挥部,就设在新保安以北,地处深山中非常隐蔽的赵家山村。据杨得志将*回忆录《横戈马上》中所写的《新保安之战》记述:“赵家山村是个地处燕山山脉西侧八宝山地段的一个小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一百多口人。老乡们的房屋依山顺势像梯田建立在层层山坡上。由于贫穷,开山凿石又难,房舍都很矮。我住的那一家,三间屋加起来不足30平方米,两边的屋里都有很大的土炕,不要说挂地图、开会,两三个人在房里身子都转不过来。以往我和罗瑞卿、耿飙每到一地,大都是住在一起的,这次只好分开了。好在我的住处门外有一间碾屋,比较大一点,便成了我们的临时指挥室和碰头研究问题的地方。”赵占河主任知道我们的来意以后,首先带领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杨罗耿指挥部旧址,并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指挥部的情况。赵主任指着村南的一座大山说,“赵家山村的海拔比新保安高米左右,从赵家山上看新保安,新保安就是在坑里。村南的南新寨上,曾住过土匪,地下有约5公里长的山洞连通枣沟村。杨得志将*的部队在南新寨用石头垒砌的方形观望台,底宽为5米,高为3米多,从观望台上瞭望,新保安内敌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现在这个观望台还在,后来赵主任还带我们到这个地方去实地看了看。为了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况,赵占河主任还把我们带到了家里,和他的母亲进行了座谈。赵占河主任的母亲叫郝玉珍,今年九十岁了。郝玉珍大娘给我们回忆了当时的情况。“打新保安时,我是十五六岁,对当时的情况记得很清楚。杨得志将*他们是秘密来到我村的,部队人很多,来的时候是晚上。杨得志将*和罗瑞卿将*住的是我嫂子家的院子,院的主人叫赵庆,是一位老*员,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了,当时村里只有三名*员,他就把房子腾出来让将*们住。耿飚将*和他们两个没在一起住,由于房子面积太小,耿飚将*就住在了大西房的院子里。现在这些房子依然还在,只是年久失修了,坍塌严重。杨得志、罗瑞卿、耿飚三位将*在赵家山村的时间不是很长,也就是十来天,严格上说应该是六天,后来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指挥战斗了。打仗的时间应该是年年底,十二月份,天气很冷,解放*淌水过来,棉裤上冻的都是冰凌碴。当时有很多敌人的飞机给郭大麻子的部队运送给养物资,吃的喝的和药品,因为怕我*把飞机打下来,飞机飞得很高,仰望看的飞机很小,物资投放下来好多都跌到了我们村,老百姓拾到后都交给了解放*,妇女还纳鞋给部队,支援前线。真正是*民一家亲。”郝玉珍老人回忆说。今年是建*一百周年,弹指一挥间,70多年过去了,这段红色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回忆。在流逝的时光中,这段红色历史在赵家山村仍被人们回味着……,红色文化仍然在继续传承……如今,村里的许多房屋都无人居住,坍塌的不少。一段旧土墙,几间老房子,都曾记录曾经的峥嵘岁月。随着岁月的侵蚀,曾为杨罗耿兵团指挥部的房屋因年久失修也已坍塌,周边一片杂草丛生。在不远处的杂草丛里,一块大碾盘静静地地躺在那里,好像是向人们讲述着这段红色的文化。望着指挥部旧址,我们沉思良久。赵占河主任也希望社会有识之士多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jd/7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早读丨历史上的今天730
- 下一篇文章: ldquo深度学习rdquo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