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创作者:远远谈历史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在历史上,到明中后期,中原汉族地区也盛行弹奏火不思了。同时,汉族人民中比较流行的乐器琵琶,在明代蒙古音乐中也多有使用。如明景泰元年(年),瓦刺部也先太师招待明使李实,歌舞助兴之时即“令十余人弹琵琶”。在语言文字方面,明代蒙古族已通行改革过的蒙古字,即现在使用的蒙古字。由于纸张的传入,17世纪初在察哈尔林丹汗组织下,根据藏文并参考汉文,译出了函的藏传佛教经典《甘珠尔》。我们继续往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著名的口头文学,如《江格尔》、《乌巴什洪台吉》等,也得以用蒙文或托忒文记录下来。在史学方面,由于受汉族史学和藏传佛教的影响,大约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蒙古族的史学家编纂了一批重要的史学著作。明廷则在洪武年间组织蒙、汉、回族学者,将元太宗时期成书的《蒙古秘史》(蒙古语称为《忙豁仑·纽察·脱察安》)译成汉文,称作《元朝秘史》,并用汉字逐字音译出来,使这部名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医药方面,蒙古族有传统的医学,但较之汉族医学则大为落后。明初由于战乱,蒙古医药短缺,不得不从明朝求取医药。后来,蒙古人通过互市,从内地购买药物。蒙古封建主则利用向明朝朝贡的机会求取医药。永乐五年(年),“北虏阿鲁台遣回民哈费思来朝,且奏求药。医院使如奏赐之”。蒙古有时还要求派医生前往治病。景泰元年(年),明朝曾派“医士”曾辉、罗显祖去瓦刺“公干”,给蒙古族人治病。成化年间,“迤北虏酋孛来以其知院苦塞患病,遣人舁至边,乞医调治。上医院遣医士往疗之。”而一些移居蒙古的汉人,也带去医药知识,如白莲教徒“周元治扁仓术”。

蒙古人患痘疮,“调护则付之汉人”俺答封贡以后,明廷更是“每赐之医药”,内地医生进入蒙古的也越来越多。嘉靖三十三年(年),俺答“方病在两腿,患甚”,赵全毛遂自荐,“言我善治,惜无药”,俺答派他“匿应州城中,买乳香、地*、良姜诸药材”,带回蒙古为其治病此外,史载王廷辅也曾给贺彦英治“心病”。万历十二年(年),宜大山西总督郑洛派一名姓郭的医官,到归化城为第二代顺义王*台吉治过病同时,蒙古族中医术很高的扎失列来到北京行医,得到汉族人民的赞扬。他还培养徒弟,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徒弟惠岩北京双寺胡同内的广济寺立有记载扎失列在北京行医事迹的石碑。在天文历法方面,明代蒙古族使用的历法突出地表明了蒙汉文化的交流。

两种《蒙古*金史》和《俺答汗传》所使用的蒙古纪年历法,比元朝时《蒙古秘史》所使用的蒙古历法前进了一大步,即在2生肖前加了青、红、*、白、黑五色,有的还分公母(阴阳),说明蒙古历的纪年是使用阴阳五色与12生肖依次搭配,组成循环序列,这与汉历的千只纪年法是相同的。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这三部书中,几乎所有明代蒙古族的著作中都采用了这种干支纪年法,由此可见汉历对蒙古历所产生的影响。明廷还给蒙古赠送了《大统历》。蒙古入贡的表文有时也有明朝皇帝的年号和纪年,如《俺答谢表》。明朝中后期,许多汉族兵民进入丰州滩,从事农耕,将中原地区的天时、节气方面的知识带入蒙古地区。他们同时也兼营畜牧业,向蒙古族牧民学到了草原地区的节气知识。

在蒙、汉文的翻译方面,双方都做了大量工作。明洪武年间,为适应对北元*策的需要,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蒙汉文翻译,大力培养专业翻译人才,并专门设置了四夷馆。洪武十五年(年)“命翰林侍讲火原洁等编类《华夷译语》”,作为规范化的蒙汉翻译课本。永乐五年(年),四夷馆内设蒙古、女真等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字。这些译字生、通事中有很多是蒙古人,他们为沟通蒙汉两个民族做了大量工作。正统六年(年),瓦剌朝贡,明廷赐物中有“夷字《孝经》一本”。

正德四年(年),亦孛来入套,总兵马昂与之交战,曾缴获“番文三本”。从中可以窥见当时蒙、汉翻译工作的情形在建筑、绘画等艺术方面,俺答汗时修筑的库库和屯(今呼和浩特),其建筑设计和施工,基本上是仿照内地城堡式建筑分内外城,城内的宫殿、宅第,是汉地宫殿式建筑。俺答汗致明朝皇帝的《俺答谢表》,附图是一件巨大的绘画精品,描绘俺答汗及其后妃、近侍、骑从、马匠、贡使沿着城墙行进前往北京的场面,在构图和笔法上明显反映了汉族画师的影响。

散居在明朝内地的蒙古族,同样也对蒙汉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14世纪末,蒙古族学者参与了明廷组织的《蒙古秘史》的翻译工作。一些蒙古族学者和文人在明廷任职,从事文化工作如锦衣卫指挥同知徐晟,原名七十五,自永乐初被召见,一直担任翻译工作鸿胪寺右丞七十,是元朝故臣,通蒙古文书,在明朝从事教习和翻译工作羽林前卫带俸达官指挥石忠,后期在四夷馆教习蒙古文书。此外,从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内地的蒙汉学者共同努力,编印了多种蒙汉对照的词汇集。除了14世纪末编纂的《华夷译语》之外,一些论述明朝边*的著作,如《卢龙塞略》《登坛必究》《武备志》、《三云筹俎考》等书都附载了蒙汉对照的名词、术语,是研究当时蒙古语言和历史的重要工具,有利于蒙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对于这个说法大家觉得小编说得有道理吗?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呢?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gk/9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