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死了,我的生命留在哪里
今日晨读学案的《名言记忆》栏目里,选入了冯骥才的一句名言:“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为了不只限于背过而能学以致用,上课时我针对这句话让学生进行仿写,并提问了班里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目标直指清华的学生。 我说:“仿照冯骥才的话进行续写,假如我死了,把生命留在哪里?” 他楞了一下,说:“老师,真的是假如你死了吗?” 我说:“真的。” 他沉思片刻,马上回答道:“假如你死了,把生命留在学生心里。”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插话说:“假如老师死了,把生命留在教育事业里。” 我很欣慰学生对我的理解和认同,高兴地说:“是啊,你们就是我的种子和作品。” 接着,我继续发问:“如果死了,你把生命留在哪里?” 那个成绩优秀,目标直指清华的学生笑着说:“是我吗,假如我死了?” 我说:“是,就是假如你死了。” 他不笑了,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 听了他的回答,我的内心顿时空落落。他的仿写句子完成得很好,他对我的认同也让我非常感动,但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却茫然无知。 假如他不是一个成就非常优秀的学生,假如他的大学目标不是非清华不上,我可能也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只是从小就接受“要上清华”“要上北大”教育的他,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勤奋苦学的他,绝对是一个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但考上清华、北大之后呢?不能否定他会有新的奋斗目标,但忧虑他实现大学目标之后会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也绝非杞人忧天。 突然想到另外一个学生。在藏龙卧虎的衡中,他绝对算不上最顶尖的学生,但在每天凌晨大声喊着“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飞奔向操场的人群里,他总会发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我要上国防大。” 他叫闫滔,高一的时候我就带他。那时候我就知道他有一个坚定的*人梦、国防梦。对于他的梦想,很多同学不能理解,就连老师也惊讶于这个孩子为何如此执着于*人的梦想。但面对不解和质疑,他却一直在坚定地坚持着。 相比那个成绩非常优秀、目标直指清华的学生,我对闫滔同学更加地喜爱,甚至还心存一份敬意,对他*人梦、国防梦的敬意,对他人生抱负的敬意。 只有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现的价值。在当今从小就被灌输要上好大学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上好大学的滚滚洪流里,他是一股弥足珍贵的清流。 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当短视占据了一切,当功利取代了梦想,谁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明天的脊梁? 主持人简介:信金焕,衡水中学校长助理,衡水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首期名师领航工程学员,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名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第五届十大女杰、燕赵百名优秀女性、河北省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衡水市优秀班主任、衡水市学科带头人、衡水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等大型会议上作经验报告,多次受邀到河南、贵州、云南、浙江、黑龙江、安徽、山东、江西、福建、北京等多地讲学几十余场。出版了个人教育教学著作《衡中名师教育手记》《塑造灵*》,担任主编出版了《花开的声音》《那些花儿》《从衡水中学走向清华北大》,担任副主编出版了《教师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5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语学习,我到底比别人差在哪里
- 下一篇文章: 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但是你的名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