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有着极富魅力的人生经历。她出身于法兰克福的艺术世家,父亲为雕刻师和出版家。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改嫁给一位静物画家。梅里安跟从继父学习静物画,并且对昆虫和大自然很感兴趣,于是成为一名图谱艺术家、昆虫学家和自然主义的学者,她能够将昆虫的成长形态及其与植物的宿主巧妙地绘制在一起,完美地结合了自然的艺术美态与自然科学的严谨。

年,梅里安带着女儿迁居荷兰的弗里斯兰,她在那里学习自然历史与拉丁语。年,在母亲去世以后,她和女儿移居阿姆斯特丹。年,她与丈夫分居。她的女儿则与荷属苏里南一位成功的商人结婚。她本人绘制的精美艺术图谱得到阿姆斯特丹的市长以及荷兰的上层社会接纳,生活变得好起来。年7月,52岁的梅里安得到荷兰*府资助前往当时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苏里南荷属殖民地。

在临行前她这样写到在荷兰她惊讶地看到从东印度和西印度来的美丽的动物:她很高兴能够看到阿姆斯特丹市长威斯顿博士以及东印度公司主管的丰富的收藏,还有其他许多人的收藏,看到了无数的其他的昆虫,但是对于它们的起源以及繁殖的过程则不了解,这是她想前往苏里南的动因。在以后的两年的时间里,在当地总督和西印度公司的支持之下,她走遍了殖民地各地,历经艰辛探索那里的自然风貌。她批评荷兰的商人除了蔗糖以外就没有欲望调查当地的事物并恶劣地对待奴隶。在苏里南的内地,她发现了许多尚未被命名的动物和植物,她收集标本,进行分类和描绘。

她以印第安当地的名词命名这些动物和植物,有些沿用至今。年,当地暴发瘟疫,她不得不带着素描与笔记离开当地回到荷兰。她在年出版了附有美丽插图的《苏里南昆虫以及蜕变》一书,这是印刷界从未有过的有着精美插图的图书之一。此书在她去世以后的年、年以及年数度重版,并有德语、荷兰语、拉丁语以及法语等多种语言版本,赢得了大量的读者。丹尼尔·哈法特于年出版了《科罗曼德尔的兴衰》,年,他还出版了一部波斯史诗的译作。赫尔伯特·德·亚戈是荷兰近代早期的东方学家。

他发现了古老的爪哇语、梵语以及泰米尔语之间的联系。恩格尔伯特·肯普菲是日耳曼裔的自然科学家、医生以及探险作家。他出生于威斯特伐利亚的利珀,父亲是一位新教的牧师。他早年在哈默尔恩、汉堡、吕贝克以及但泽等地学习,在克拉科夫大学毕业以后又在普鲁士学习医学。年,他访问瑞典,参加瑞典的外交使团访问俄国以及波斯,曾经到过伊斯法罕。回国以后,他又作为首席*医参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前往波斯湾。年抵达巴达维亚,随即研究爪哇的自然历史。

年9月,他以医生的身份抵达长崎,以后的两年,他一直居住在日本,两度访问江户面见德川幕府的将*德川吉刚。他在日本当地研究那里的各种不同的植物,并且写了《日本植物》,他也是第一个描绘日本的银杏树的西方人,他后来带走一些银杏树的种子,种在了乌特勒支的花园里。他还记载了日本的针灸以及艾灸,这两种医术都与中医有关。他还编撰了一部关于日本古代历史的史书,在他去世以后的年出版。在年至年间冯·希博尔德所作的《日本历史》出版以前,此书是西方关于这个岛国历史的最权威的历史著作。张淑勤教授指出:“尼德兰整个地区的艺术一向有其辉煌的传统,特别是绘画艺术,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荷兰17世纪*金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绘画艺术是荷兰人的骄傲。

*金时代的画作,不管就题材或者风格上都呈现十分多样的面貌。不论是宗教或者经济因素,从南尼德兰拥入北方联省共和国的艺术工作者,对于荷兰的绘画发展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居住在荷兰的画家们,其画作常常被历史学家视为一种反映当时荷兰社会的视觉史料。例如,画作中呈现了当时的经济繁荣、科学爱好、宗教自由与虔诚的生活、对世界好奇心、从远洋贸易中获得的各种货物、热闹的市场、美丽的城市、忙碌的港口、恬静的乡村田野、明媚的海岸风光或者波涛汹涌的发怒的大海、整洁有序的家居生活,以及包含着男女老少及各行各业人物的写实肖像画,富含隐喻象征的风俗画等,产量十分惊人。

在技巧上荷兰绘画中的光影技法、色彩调配、空间布局与意象再现,都令人印象十分深刻。17世纪荷兰的画作,可以说是荷兰的*金时期的缩影。荷兰绘画界的活跃、丰富与多产,当时的大环境的确提供了画家们最有利的创作空间。一个小国,在17世纪却有数以百万的艺术作品在市场的广大需求之下产生,实在不可思议。”17世纪荷兰*金时代的绘画艺术,在整个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早在16世纪,尼德兰的画家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行会,发展出成熟的绘画艺术,是欧洲除了意大利以外绘画艺术最繁荣的地方。在开始的时候,艺术家们主要集中在别的行会中,比如在乌特勒支,画家们属于马具商行会,行会中还有为书籍绘制插图的人、木刻匠以及制作毛毯的工人。

在荷兰“反叛”以前,哈勒姆有专门的画家行会就是“圣路加行会”,该行会还保存了一块据说是圣路加的遗骨。年在阿姆斯特丹加入了起义者的行列以后,城市中的行会进行了改组,建立了专门属于画家的行会。年米德尔堡也有自己的画家的行会。年豪达与鹿特丹建立了画家行会;年乌特勒支以及代尔夫特也建立了画家行会;年莱顿也有了画家行会;年霍伦也建立了画家行会。年,仅在阿姆斯特丹一座城市,就有多位职业画家专以作画谋生。当时荷兰全国大约有名专业画家,每年出产7万幅绘画作品。为了实现成为画家和版画家的梦想,男孩子往往才十几岁就会拜师学艺。

孩子的家长会支付给师父一定的费用,包括指导费、材料费,有时还包括场地和膳食。学徒们要帮助师父布置和打扫画室,学会削金属尖笔、学习把帆布固定在支架上,捆扎画笔、研磨颜料,并把颜料和油混合在一起,还要向师父学习临摹古人的作品或石膏像。至于师父的作品虽然并非每一幅都是杰作,画家们也不全然都是大师,但是从艺术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荷兰出生的艺术大师仍然为数众多,所获得的评价也极高,特别在世俗绘画方面。

南部尼德兰地区本来就有良好的绘画传统,那里的天主教会以及信奉天主教的贵族都热爱与崇尚绘画以及雕塑艺术,但是荷兰的“反叛”引发的宗教和*治的骚乱打乱了这里的艺术界和绘画市场,导致人们对于绘画的需求一度锐减。当佛兰德斯和布拉班特的一些城市落入西班牙*队之手的时候,一些信奉新教徒艺术家都逃跑了,许多人选择在北方的城市定居下来。这些城市本来就缺乏绘画艺术的传统,这反而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开拓的空间以及试验的土壤,他们给当地城市的绘画艺术带来了活力。

于是,每个城市画家的画风出现了特别的地方。哈勒姆的画家以画风景画见长;乌特勒支的画家主要以历史画见长。在米德尔堡的绘画界,有一段时间静物画非常繁荣。在17世纪的代尔夫特,有一个公认的专门画建筑的画派,画家们擅长画公共建筑物以及私人住宅内部的景观。阿姆斯特丹则有容乃大,包容各种画派和画风,除了以伦勃朗为代表的历史画派以外,还有描绘海上以及陆地风景的各类画家。赫伊津哈指出,油画和素描是荷兰*金时代艺术中的两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些画作都比较小巧,都与荷兰的特性国土面积小、城镇距离短、阶级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小等原因有关。

与此并行的则是普遍的由繁华的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以及民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追求。巨型的建筑与雕塑在荷兰并不流行,因为没有帝王、枢机主教以及拥有特权的贵族赞助建造这类古典而繁复的纪念碑式的建筑物,占主导地位的加尔文派也不提倡在教堂里挂宗教类的图画,因为他们反对偶像崇拜。于是,在欧洲的历史上,自中世纪以来的绘画的主顾或者说赞助人第一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会和王室不再是艺术家的主顾,宗教题材的绘画也不再是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1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