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外资品牌在中国处于强势地位,因此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它们的市场份额占比很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作为国内涂料产业首家财经媒体《涂界》,在发布多个排行榜后综合分析给出了一个比较精准的数据:年外资企业在华市场份额仅为19.84%。

民族品牌仍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涂界》发布的“年中国涂料企业强排行榜”显示,立邦、PPG、阿克苏诺贝尔位居榜单前三甲,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7亿元、98.亿元、98.亿元。排在榜单前10位的外资企业还有:宣伟、佐敦、巴斯夫。

年,我国涂料工业总销售收入约为亿元(含规模以下企业)。根据排行榜显示,外资企业上榜数量29家(含港澳台),累计销售收入为.亿元,占全国比例仅为16.55%。其中,立邦作为中国最大涂料企业,其市场份额也仅为3.64%。

根据以往的涂料进口数据来判断,年我国涂料进口总量为18.08万吨,进口总金额13.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1亿元)。其中,进口产品的外资品牌包括百色熊、迪古里拉、都芳、福乐阁等(注:部分品牌有在国内代加工),以及宣伟、PPG、艾仕得、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等外资企业的部分原装进口产品。

除去上榜的外资企业外,包括四国化研、纳路涂料、江南载福、立帕麦、三和涂料、大金涂料、三凯社、迪恩特、芬齐涂料、斯塔尔等外资企业均在华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外,还包括一些商贸型外资企业也从国外进口在华销售。

因此,据《涂界》估算,没有上榜的在华外资企业年总销售收入约为亿元左右。整体来看,年外资企业在华总销售收入约为.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比例约为19%。

包括立邦、PPG、阿克苏诺贝尔、宣伟、佐敦、巴斯夫、艾仕得等许多国际巨头在华占据着很高的市场份额,也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然而,在整个国内市场中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民族品牌占据。在中国的市场上,民族品牌占到了市场份额的81%。

民族品牌正在全面崛起

去年,市场寒冬让众多涂料企业陷入了“至暗时刻”,大批企业出现业绩下滑。但在中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一片愁雨惨淡中,一批国产品牌不但没有受到涂料市场整体低迷的拖累,反而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涂料行业规上企业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涂料总产量为.80万吨,同比增长2.6%;主营业务收入为.32亿元,同比降低0.6%。中国涂料产销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

年,三棵树、亚士创能高歌猛进。年报显示,三棵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66.64%;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82.55%。亚士创能年实现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45.89%;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94.41%。

此外,飞鹿股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30.13%;惠尔明去年涂料涂装业务实现营收3.亿元,同比增长34.67%;松井股份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73.49%;兰陵化工业绩同比增长25%……这些国产品牌的市场表现,与涂料整体低迷的销售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不仅吸引了众多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也培育出了大批本土优秀企业,其中包括三棵树、亚士、嘉宝莉、巴德士、湘江、展辰、大宝、兰陵、飞凯、惠尔明、松井、信和等本土企业。

针对市场寒冬的肆虐,很多涂料企业选择了“开源节流”进行市场战线的收缩与费用的减少,甚至很多企业开始进行裁员、关闭工厂、生产线外租、砍掉没有效益的业务来进行蛰伏,通俗来讲就是“捂紧钱袋过日子”。比如PPG、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不得不裁员,而立帕麦等企业也不得不关闭部分工厂。

涂界记者注意到,PPG、阿克苏诺贝尔去年在华业绩均下滑,销售规模跌破百亿元;作为中国最大的涂料企业,立邦去年在华业绩也几乎停滞;艾仕得、巴斯夫等外资企业在华业绩也不尽人意,收入出现了下滑。对比来看,外资企业开始失速,而本土企业正在全面崛起之中,并大有赶超之势。

另外,根据年全国涂料行业“一百指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来看,中资企业占比为42.6%,较往年增加0.4个百分点;外资/合资企业占比57.4%,较往年下降0.4个百分点。这说明中资企业发展速度在加快。

本土企业高端突破仍需努力

“虽然我国涂料民族品牌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与外资企业相比,无论是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还是制造水平、品牌影响力、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民族品牌都缺乏竞争力。”涂界观察员李明月分析认为。

纵观国内涂料市场,民族品牌的产品线大都集中在中低端,而在高端市场占有率偏低,以PPG、阿克苏诺贝尔、艾仕得、巴斯夫、海虹老人、佐敦、立邦、关西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则在高端市场占据着绝对优势,其结果是行业内的最大利润被外资企业独占,而民族品牌进入低水平竞争的恶性循环。

从年全国涂料行业“一百指数”企业利润总额占比来看,中资企业占比为43.8%,较往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外资/合资企业占比56.2%,较往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这说明外资/合资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中资企业。

此外,根据《涂界》发布的“年中国涂料行业专业细分市场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在汽车涂料、船舶涂料、航空航天涂料、风电涂料、集装箱涂料、工业防护涂料、轨道交通涂料、3C涂料等多个细分类别中,外资企业占据名额较多,且均为高端细分类别;而国内本土企业仅在家具漆、工程建筑涂料、防水涂料、路标涂料等细分类别中名额占据较多。

比如汽车涂料领域,PPG、巴斯夫、艾仕得、立邦、阿克苏诺贝尔、KCC、关西(含合资企业湘江关西)等七大公司在中国汽车涂料市场的销售份额在80%左右。其中,国内高档乘用车涂料市场几乎全被外资品牌垄断。

高端涂料市场,民族品牌可谓全面失守,而外资品牌处于垄断地位。比如汽车原厂漆、海洋重防腐涂料、大型海洋装备用涂料均被外资品牌所垄断。海虹老人、佐敦、关西、国际油漆、中涂等外资品牌在船舶涂料、集装箱涂料、海洋工程装备涂料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瓜分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占据大部分高端市场,因此在盈利状况上,外资品牌比民族品牌的平均利润水平要高。尤其是PPG、阿克苏诺贝尔、巴斯夫、海虹老人、佐敦的毛利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是很多优秀民族品牌特别羡慕外资品牌的地方。

为何外资品牌长期维持着在高端领域的优势?李明月分析认为,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外资品牌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品牌和市场定位较高,锁定的消费市场是国内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领域,比如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风电、核电、海洋工程等,高品质带来了相对较高的溢价收益。

二是外资品牌基本上都没有大幅度、大面积的参与国内市场的价格战;民族品牌产品价格低廉,盈利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个品牌为了市场份额而采取了价格战。而外资品牌缘于一贯的理念,很少主动参与极端的价格竞争,因而显示出毛利水平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很难扩大市场份额。

“民族品牌要想在市场上有更多发展空间并确保自身优势能够持续,就必须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民族品牌本身需要推动高端产品的普及,带给涂料消费者更多高品质的享受,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李明月认为。(涂界)

相关阅读

中国最强的24家涂企,为何规模仅相当于一个立邦?

中国涂料行业细分市场竞争力排行榜揭晓

PPG和阿克苏在华业绩跌破亿,今年将继续下滑?

如何从涂料大国走向涂料强国?必须坚持四点不放松

中国要成为世界涂料强国,必须重塑企业家精神

全球涂料企业强排行榜发布

中国涂料企业强排行榜揭晓

全球/亚太/中国涂料行业榜单集[-年]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jd/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