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股价遭腰斩56天跌去亿市
埃孚欧学院 海底捞股价竟遭腰斩! 56天暴跌亿市值, 张勇让位新加坡首富! SellinMayandGoAway. ——来自华尔街的一句老话 翻译过来就是:五月卖股,离开市场。 它表示的是股票在每年5到10月这半年间的历史平均收益率在0上下,而在11月到次年4月的这半年间才体现出应有的风险溢价。 基于这个现象,只在每年的11月到4月投资股票,而从5月到10月则应该空仓或者投资固定收益产品,这就是大名鼎鼎的“SellinMay”策略。 其实,“SellinMay”魔咒的根本原因是,业绩披露季过后,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后疫情时代的通胀压力之下,各国央行的*策愈发谨慎,5月恰巧是*策信号的敏感时点。 PART01 “海底捞”股价遭腰斩 五一节后,海底捞股价一路走低,自今年2月16日的高点以来,海底捞股价从85.80港元跌至最低42.55港元。 图丨百度 截至5月7日收盘,海底捞股价报43.15港元/股。 仅用56天时间,亿“火锅茅”股价已接近腰斩,累计跌幅达47.47%。 最新市值亿港元,较2月最高市值蒸发多亿港元。 图丨百度 年全年,海底捞集团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面对业绩压力,海底捞也在“悄悄涨价”! 财报显示,海底捞年人均消费达到元,高于年的.2元。 不少网友发表感言,海底捞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还有网友表示,真的掉海底了。 作为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年海底捞餐厅实现收入.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5.9%。 图丨百度 据其公告,净利减少原因包括受疫情影响导致门店客流量减少,及汇率波动出现净汇兑损失。 一边是净利大幅收窄,另一边海底捞门店扩张速度未减。 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家海底捞门店,全球门店网络增至家,平均每天开出1.5家门店,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开店速度的新高。 年一季度,海底捞新开门店达到-家,截至3月末,已签约但未开出的门店达家以上,预计海底捞年有望继续保持快速扩张态势。 但伴随海底捞门店的快速扩张,海底捞门店经营短期遭遇顾客满意度下降、人手短缺等情况,这家以消费体验著称的连锁火锅餐饮,正在面临挑战。对此海底捞管理层称,已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内部整修方面。 然而,高速扩张的弊端正在凸显,翻台率下降、经营成本增高都在拖累海底捞的业绩。从翻台率上看,海底捞开始遇到了天花板,门店的翻台率自年后再次出现下降。 海底捞年在一线城市的翻台率为3.4,在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为3.6。海底捞的翻台率较年出现下降,其年在一线城市的的翻台率为4.7,在二线城市翻台率为4.9,在三线城市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为4.7。 图丨百度 对于海底捞股价跳水,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认为,首先第二季度节日较少是餐饮业的淡季,另外海底捞借助“火锅第一品牌”的名号股价一直处于虚高状态,此次回调属于正常范畴。 截至5月7日收盘价来看,海底捞的总市值为亿港元,市盈率高达倍。放眼望去,整个港股市场市盈率高达倍的消费股寥寥无几。 海底捞业绩增长主要受门店扩张支撑,门店扩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业务天花板明显,且海底捞翻台率、客单价提升空间有限,长期来看,海底捞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其年报显示,目前来自其它业务的收入仅占约1%。 图丨百度 PART02 “海底捞”新布局 在堂食之外,海底捞其他业务也在快速成长。以其外卖业务为例,疫情之下外卖订单数量快速上升。 海底捞年财报披露,其外卖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了7.18亿元,在总收入的占比也由1.7%提升至2.5%,对全年收入增长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 图丨百度 近年来,海底捞还热衷于跨界。 在扩张、提价之后,海底捞还想出了其他“招”——开拓新的品牌,打造第N个品牌。 目前而言,海底捞通过内生外延等策略打造出不少新的品牌: 外部方面,年先后并购“优鼎优”进入冒菜领域、并购“HaoNoodle”和“汉舍中国菜”分别进入面食、各类中式餐饮领域; 内部方面,年通过孙公司陆续推出“捞派有面儿”、“新秦派面馆”等,;年推出“饭饭林”、“秦小贤”等新品牌,以及还推出了9.9元的奶茶自选,增加奶茶品类。 继冒菜、盖面、土豆粉等中餐品类后,近期海底捞又卖起了“炒鸡”。 海底捞旗下新品牌“苗师兄鲜炒鸡”已登陆郑州,开出两家店。该品牌隶属于郑州苗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海底捞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优鼎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 城镇化趋势下生活节奏加快,大众快餐消费近年来蓬勃发展,火锅、茶饮是高增长赛道;“中央厨房+连锁门店”模式助力易标准化的快餐品类突破增长瓶颈”。 以此来看,海底捞以上种种布局,正是其顺应行业趋势,卡位未来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使海底捞业务多元化,增强抗风险能力,也可以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 PART03 入围: 全球最有价值餐饮品牌榜单 除了业绩快速复苏,在经营层面,海底捞也有其他很多亮点。 比如在员工层面,海底捞门店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员工总数突破13万人。 与此同时,自年三季度起,海底捞还全面提高中国大陆门店一线员工基本工资的标准,包括计件工资单价及员工底薪标准。根据全国不同城市情况,基本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增加元到1元不等。 疫情之下,不仅没裁员,而且还涨薪,海底捞不仅担起了社会责任,也符合其帮助员工实现“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海底捞年在中国大陆缴纳企业所得税也高达6.06亿元人民币。 在技术层面,年,海底捞先后新建和改造了超过50家新技术餐厅。出菜机、中央厨房直配成品菜等设备和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智能化配锅机已在多家门店应用,让更多的顾客在海底捞能品尝到更符合个人口味的定制火锅锅底,实现“千人千味”。 传菜机器人在超过家门店部署,超0家门店引入了后厨清洗设备。 图丨百度 在品牌层面,海底捞以卓越的服务品质,捍卫着自己的口碑。根据品牌评估机构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餐饮品牌榜单”,海底捞以约45.23亿美元品牌价值位列第九,是前十品牌中唯一上榜的中国品牌。 即使面临着新冠疫情冲击导致的压力,海底捞依然展现出了极高的韧性与潜力。而对于海底捞的业绩与布局,多家证券机构也给予了认可。 事实上,当下随着疫苗接种的快速推进,消费的报复性反弹,海底捞的布局成果正在显现。 以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为例,全国假日消费井喷,海底捞各地门店也出现排队人潮。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称,5月1日至5日,海底捞整体翻桌率为约4.5至5次。招银国际预计,中国餐饮业将实现更彻底的复苏,而受惠于年的快速扩张,龙头公司将从中受益更多。 虽然海底捞收到不少好评,但据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显示,海底捞实控人张勇一度位列全球第75大富豪,同时位居新加坡首富。 但随着海底捞股价市值跌跌不休,张勇让出了新加坡首富之位,其目前以亿美元的身家排名新加坡富豪榜第三位,榜首位置是迈瑞医疗的老板李西廷,财富亿美元。 不过不管张勇的身家几何,他做的一件事确实最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家族信托。 PART04 明智之选: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是对家庭财富一种管理方式,通过“移民+离岸信托”,几年前张勇夫妇约1,亿市值的海底捞股票全纳入了英美普通法系(离岸信托)的保护之下,并最终流回不(对海外收入)征税的新加坡。 其实不仅张勇,移民、设离岸信托早已是境外上市老板的标配。 张勇移民新加坡,或许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上市。比如移民圣基茨的张兰(俏江南创始人,大S的婆婆)就是例子。 之前海底捞的招股说明书里,明确写着,“由于张勇、舒萍夫妇是新加坡国籍,外商并购境内公司不受并购规定所限……”,即《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原6年商务部10号文,9年修订后为6号文)。 事实上,并购规定确实是境外红筹上市的大敌。 因为中概股境外上市,大都存在把境内运营公司装到境外上市主体的过程。 图丨中概股上市前架构重组示例 而为防止资本借“假外资”外逃,6年起实施的并购规定明确,“中国老板在境外成立离岸公司收购自己的境内企业(即装境外的过程),应向商务部报批”。 并购规定第11条:“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的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 然而事实上,几乎没有企业能获批通过。 以此,中国老板移民变外籍老板,也成了规避并购规定的“例行”方式之一。 除了张勇张兰,比如还有: 7年10月,在港上市前夕,SOHO中国(.HK)老板潘石屹将他所有股份,全让与了持香港籍的老婆张欣,自己一股没剩。 年12月,在港上市前夕,龙光地产(.HK)老板纪海鹏将他所有股份,全让与了持圣基茨籍的女儿,自己一股没剩。 年11月,在港上市前夕,周黑鸭(.HK)老板周富裕将他所有股份,全让与了持瓦努阿图籍的老婆,自己一股没剩。 自己移民,或让家人移民,移民便外籍后再收购境内公司。 入籍新加坡后,年9月26日,海底捞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民以吃为天,资本造富。 年,张勇夫妇一举登顶《福布斯亚洲》新加坡首富,身价约1,亿人民币(按年8月13日收盘价算),这是狮城首富十年来首次换人。 其中不可不提的功臣是:离岸信托。 离岸信托又可称为境外信托,一般是指再境外设立的,并且受托人不在本国居住或者不在本国习惯居住的本国居民委托人设立的信托。 其避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通过离岸信托转移财产 委托人将信托财产转移到离岸归属地所设立的信托机构,就可以成功避免由这些财产产生的税收负担。 与利用国际税收协定的避税方式相结合 即信托人在某个国家设立离岸信托,然后到与该国有税收协定的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活动,这样就可以使信托得到一定的协定优惠。 设立自益信托隐瞒对关联公司的控制 信托委托人通过设立自益信托,把其所有的关联公司委托给离岸地的信托机构进行管理,信托机构就成了关联公司名义上的所有人,该公司的真实所有权就被隐藏了,这样委托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税法对关联交易的约束,从而减轻税收负担。 设置多重信托获取税收优惠 不同的避税地对信托的法律规制各不相同,委托人可以利用各避税地的优惠制度选择在不同的避税地设立信托,以尽可能减少税收。 所以,除了移民,上市前张勇做的另一个动作就是设立家族信托。 张勇夫妇所持海底捞公司的全部股份(全球发售前)是通过“离岸家族信托+BVI公司”持有的,总价值约1,亿。 图丨张勇舒萍夫妇持有架构(数据来自招股说明书,全球发售前) 与此同时,0亿的信托又一分为二: 张勇的家族信托AppleTrust,以及舒萍的家族信托RoseTrust。 两个信托都是全权信托,都设在BVI管辖区,两个信托又分别通过两个BVI公司——ZYNPLtd.和SPNPLtd.,最终分别持有海底捞的股票。 图丨张勇舒萍夫妇的家族信托 其中,张勇的家族信托AppleTrust,持有海底捞47.84%的股份,AppleTrust是以张勇作为信托的委托人和保护人,以张勇和舒萍作为受益人。 舒萍的家族信托RoseTrust,持有海底捞14.85%的股份,RoseTrust是以舒萍作为信托的委托人和保护人,以舒萍和张勇作为受益人。 移民+信托?届此,张勇舒萍夫妇大功告成。通过“移民新加坡”+“2个离岸家族信托+2个BVI公司”。 1、0亿全数装入离岸信托,放弃所有权,只享有受益权(为信托受益人),以此,隔离了家族资产的债务风险。 2、0亿一分为二,夫妇分别单独设立信托,以此,又隔离了夫妇关系变动引起的公司股价波动风险。(eg.龙湖地产的吴亚*蔡奎夫妇同样分别设,离婚时股价波澜不惊) 3、同时,张勇一家又都入了新加坡籍,新加坡对海外收入免税,以此,避免了中国新个税反避税实施后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比如对离岸公司或离岸信托,视为受控实体的个税风险。 这样,即使沧海桑田,即便放入信托的海底捞股份所有权不再属于张勇,约1,亿市值的海底捞股票也已在英美普通法系的保护之下(离岸信托),并最终流回不(对海外收入)征税的新加坡。 其实,富豪忙“移民”忙“离岸信托”,或许有CRS及个税反避税的原因,但我想更多,应该是求英美法系的庇护。 相比避税,能有效地隔离风险,能顺利地完成传承,才是一代企业家们的首要考虑。 财富与时光相安无事。这才是真正的传承。 施莉珏律师视频号 每日推荐 埃孚欧学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jd/6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俄罗斯在逃王子利路修的意外人生ld
- 下一篇文章: 春夏之交养生要点推荐,这几点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