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金融地产组原创/出品

作者

郑鹏超

编辑

武亚玲

没有任何一个险种,能像健康险那样牵动整个行业的神经。

纵观财产险、人身险,几乎所有渠道都在力推健康险。尽管其规模尚在寿险、产险之后,但早已是整个行业的希望。

从过去10年看,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分别为5%、6%、7%、8%、9%、13%、12%、14%、17%和18%,妥妥的保费增长发动机。

年,健康险保费规模超亿元,在各大险种中保持着首屈一指的增速。3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1月保险业经营情况,健康险继续一马当先,28.16%的增速远超行业11.16%的增速。

在顶层设想中,健康险是要与社会医保密切结合的。这是因为国内医保体系存在覆盖广而不深的问题。根据艾瑞报告,年国内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达13.54亿,人群覆盖率达96.7%,但居民医疗支出中个人支出的比例仍高达44.3%。

这也被看作是提高商业健康险普及度的重要依据。并且,站在当下来看,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国内健康险仍处于起步阶段。早在年,美国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便高达40%,对比来看,国内商业健康险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得健康险得天下,这一点毋庸置疑。近两年*策的催化、客户的需求及市场潜在空间,刺激着行业的热闹和创新。不过喧嚣热闹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想清楚,中美截然不同的医保体系制度下,国内健康险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健康险是否真能达到40%的覆盖率,成为保险业的顶梁柱?

/01/

健康险,拉动保费增长的“发动机”

面对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医药费,不光患者苦不堪言,就连医保局,也压力山大。

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迅速开展了医保控费、降药价、支付改革等大量工作;早在年,*策也积极推动保险回归保障性质,增加健康险比例,进一步减少医保局的压力。

在此之前,保险行业主要销售分红型保单(类似理财产品),健康险只是保险公司的“边角料”。“保险姓保”的*策出台,彻底改变了险企长期借助分红险产品,野蛮生长的趋势。

年至年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仅增长46%,而年至年保险行业总保费增长了69.3%。很明显,年“保险姓保”*策出台后,保险行业增速出现了放缓,与此同时,健康险则进入高速增长期。

具体来看,年至年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分别为5%、6%、7%、8%、9%、13%、12%、14%、17%和18%。

可以看看,年至年健康险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而年至年健康险占比提升8个百分点。直到年,健康险占比提升速度才降了下来。不过,健康险保费增速在各大险种一直保持着首屈一指的增速。

3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1月保险业经营情况,健康险28.16%的增速远超行业11.16%的增速。

换句话说,在其他险种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健康险成为拉动保单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动机”。

此外,早在年,银保监会原副主席*洪曾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健康险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以美国市场为例,年末我国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为8%,而美国占比达40%。

哪怕经过近几年*策推动下的快速增长,年末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提高至18%,仍远低于美国的40%。差距就是潜力。

这也被认为是提高商业健康险普及度,发展健康险的重要依据,并以此得出健康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02/

对标美国?或许只是一厢情愿

回看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可以确定的是,只要中国的GDP在创新高,健康险、寿险甚至财险保费都会持续增长。

而健康险,特别是一众价格低廉、理赔额较高的短期医疗险又能够帮助居民减轻医疗支出的压力,加上*策的催化,整个行业确实大有可为。

那么健康险还能否继续像过去五年、十年那样,高歌猛进,甚至如美国健康险一般,占总保费规模提升至40%?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人没买保险与很多人买不起保险是两回事。对于尚有6亿月均收入不足元的国人,以及数量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来说,每年百余元的医疗险产品仍属“奢侈品”。

更重要的是,中美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同。国内的医疗保障服务,主要是由*府医保为主体的非盈利机构提供,而美国的医疗保障服务,主要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营利性机构提供。

例如,国内的医保,由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构成,其中城镇医保报销金额最高30万,城乡医保最高报销20万,年涵盖人群已经高达96.7%。

可以看出,国内由国家主导的医保,可以满足大部分普通人的医疗开支,而由保险公司主导的商业医疗,只是补充产品而非主流。

反观美国,年由美国*府主导的医保覆盖率仅16.3%,这是因为美国的医保主要针对的是65岁以上人群,而主流人群都只能靠商业医疗保险。这和中国完全是相反的。

所以,美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可以占到总保费收入超过40%,但在中国却很难实现。

另一方面,在美国看病和在中国看病,也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距。你可能会说美国人均收入高,但也只有中国的8到9倍。

以阑尾炎、心脏搭桥这种非常普遍的手术为例,国内的费用都只有美国的约二十分之一。

例如,阑尾炎手术,国内基本都在1万元出头,而美国普遍则需要20万元以上;心脏搭桥手术,在国内以往5万元左右(支架集采后心脏搭桥手术费用最少降低一半),而美国普遍则高达40万、50万。

普遍较高的医疗费用,也支撑着美国的医疗体系及健康险行业的繁荣。

所以,尽管国内健康险较寿险更具有发展潜力,但想要达到美国的覆盖率,难度不小。那么,国内健康险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03/

国内健康险的天花板在哪里?

表面看,国内健康险人均保费支出,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险乃至寿险、财险都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何谈天花板?

但读懂君所说的天花板不是增长天花板,而是健康险保费占比总保费能否继续提升,拉动保费高增长。

由于国有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同,国内健康险想要达到美国的覆盖率不太可能。

但是,同样是发达国家的德国,与中国一样拥有以*府为主导,几乎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险。所以,德国市场的商业健康险发展,对中国市场的商业健康险发展,具有参考姓。

根据《中国保险报》数据,年德国商业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为19.62%。考虑德国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20%基本属于德国商业健康险的天花板。这是否意味国内商业健康险的天花板也是20%?

答案是,国内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会低于美国市场,高于德国市场。

虽然中国和德国的基本医疗保障,都由国有医保主导,但总医疗费用支出中,由医保、商业保险和个人支出构成,中国个人支出费用占比要远高于德国。

根据产业信息网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在总医疗费用支出中,中国个人支出占比高达39.7%,德国个人支出占比仅12%。年居民医疗支出中个人支出的比例仍高达44.3%,大幅高于德国的12%。

因此,国内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占比总医疗费用,还有进一步被商业保险和医保代替的空间。这也侧面说明,国内健康险保费占比总保费收入,进入成熟阶段后会比德国高、比美国低,取中间值在30%上下。

相较年健康险占比总保费18%,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未来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换一个角度看,近十年健康险作为拉动总保费增长的引擎,在未来十年也有望继续充当“发动机”的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jd/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