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在莱比锡世界运河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编者按

近日,年世界运河大会在德国莱比锡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近名代表,围绕“重塑景观——转型中的水路”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共同呼吁推动运河可持续发展、带动城市转型。

5月31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顾问、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以中国扬州大运河治理成功旧貌换新颜的案例为例,向与会者讲述中国在环境保护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文整理自当日王石演讲内容,文字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

各位下午好,我是王石。非常高兴来到莱比锡,代表WCCO(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参加世界运河大会!

我曾经是个登雪山爱好者,在登山经历中非常特别的一刻是,年我登顶非洲乞力马扎罗时,竟没有在印象之中的雪山之巅看到一片雪,我意识到这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有影响。从那开始,我当时领导的企业万科,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做了很多努力推广绿色建筑。但是今天在这个场合,我希望分享的是一个与运河和运动有关的故事。

我爱好的户外运动种类很多,除了登雪山,还有滑雪、滑翔伞、帆船和赛艇,在所有这些运动中我重点在推广赛艇运动。年我当选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后,承诺在亚洲地区推动建立个民间赛艇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坐落在各地的江河湖海边,其中有很多就在运河之上。

为什么我对推广赛艇有格外的热情?除了我个人喜欢这项运动外,还因为通过赛艇运动可以推动水环境治理,净化水源,为城市提供更适合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休闲空间。年,也就是我担任亚赛联主席的第二年,亚洲赛艇联合会与WWF(注:世界自然基金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水环境保护。

5月26日,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内瓦总部,王石向WWF全球总干事MarcoLambertini(左二)介绍全球运河赛艇穿越,Marco签名支持环保倡议行动

YANGZHOU

中国运河城市扬州的生态转型案例

过两天就是中国端午节,英文中叫做“龙舟节”,龙舟是中国本土传统的水上运动,是农业文明之花;而赛艇则是从欧洲引进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象征。

年起,我把扬州市作为在中国推广赛艇的第一站,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牵头城市,并成立了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连续十四届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运河文化。

我选择建立赛艇城市中心的地点就在扬州大运河旁,这里曾经是城市边缘垃圾中转的地方,污染严重。从年开始,当地*府经过三年的环境修复和整治,把过去的城市垃圾场改造成为绿水环绕的生态湿地,建设了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新城。

扬州万福片区俯拍对比:年vs.年

就在这座新城里,我们与当地*府合作,又花三年时间共同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水上运动训练和赛事中心,囊括赛艇、龙舟、皮划艇和桨板等几乎所有水上项目。现在来自全国的专业赛队、高校、企业和青少年都在深潜扬州大运河中心进行培训、团建和比赛,每年有超过一万人次。

在这里,我们举办过运河水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际环保论坛会议和文化艺术展,伴随着水上运动,还引进了与运河相关的公益环保组织和项目,例如与WWF合作建立了江豚保护中心,组织和支持志愿者进行江豚和淡水保护的公益项目。在扬州,水上运动促进了城市更新和公益环保,成为了一个运河城市转变的模型。

GERMANY

德国莱比锡30年旧貌换新颜

今天上午,AndreasBerkner教授(注:莱比锡区域规划办公室主任)谈到在煤炭能源转型过程中所必经的结构性改变。我还清晰地记得,莱比锡副市长UlrichHoming曾在扬州做过莱比锡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享,令人印象深刻。

年之前,莱比锡市也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煤矿开采和工业排污使得原本的“水城”和“音乐之城”浪漫不再。然而只用了30年的时间,如今城市面貌已然完全改变,不仅创造了宜居的滨水生态,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结构性改变,这是难能可贵的城市更新案例。

莱比锡地区水域治理前后对比,改善水质、修复生态

莱比锡城市改造的成功对于中国和世界运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信心,我们现在必须按照更加紧迫的时间表,更加快速地行动起来。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刚刚发生的故事。我们昨天去了班贝格(注:Bamburg),这里是莱茵-多瑙运河的起点,我们在当地的赛艇俱乐部组织划船。访问时我意外地发现这个小城中有一个BOSCH的氢能利用项目。

其实,国际运河城市在引领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多有价值的案例,而发现它们的契机居然是因为赛艇穿越这样的运动文化交流活动。

CHINA

起源于中国大运河的赛艇穿越行动

全球疫情之前,我在中国大运河推广赛艇,疫情发生后,我发起了一个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计划,我希望通过划赛艇穿越全球个运河城市的方式,推动运河城市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年9月份,我组织中国的赛艇爱好者,用一个月时间,在中国大运河总计完成了公里的赛艇划行,从中国首都北京到南方浙江省的杭州和宁波,共穿越19座运河城市。

在运河沿线城市组织赛艇划行和比赛的同时,也同步推动了低碳环保理念,包括举办低碳环保论坛、走访城市生态更新项目、与沿线青年大学生座谈交流,提倡“零碳排、零废弃和水保护”的绿色生活方式。

从运河穿越沿途的很多对话,以及与扬州市合作的经验中,我理解到:不仅仅要在中国运河城市倡导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的绿色生活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进行交流和推广。

之后我们策划了在全球范围发起运河穿越行动——去年格拉斯哥COP26气候大会期间,在苏格兰运河协会的协助下,我在格拉斯哥组织了首站国际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欧洲朋友们,他们是欧洲赛艇协会主席Annamarie、苏格兰运河协会主席AndrewThin等等,他们和我一起完成了穿越行动。当时我在COP26演讲中,也介绍了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年COP26期间,全球运河城市赛艇穿越在格拉斯哥的福斯·克莱德运河正式启航

今年,我和深潜团队延续了世界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计划。从5月初开始,我们已经用划赛艇的方式连续穿越了美国华盛顿、波士顿、纽约、英国剑桥、亨利、贝德福德、爱丁堡、荷兰阿姆斯特丹、瑞士日内瓦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城市的河道,明天早上我会在莱比锡进行运河穿越。

之后我们的穿越队伍还将会在7个国家的16个城市进行当地河流穿越,最后回到中国。这其中很多河道是人工运河,也有自然的河流、湖泊。对我而言,他们共同构成了连接人与历史和文化的巨大水道网络。

ROWING

世界运河城市赛艇穿越的蓝图才刚刚展开

今年10月份,我计划继续推进赛艇穿越,包括在东亚、东南亚、中东和埃及共7个国家18个城市。最后一站选择在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气候大会期间收官。在COP27大会上,我们计划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赛艇联合会、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与深潜DeepDive签订多方合作协议,共同发起世界运河城市赛艇穿越计划和可持续行动倡议。

在此,我诚挚邀请IWI(注:InlandWaterwaysInternational,内河航道国际组织,世界运河大会主办方)加入这个计划和倡议。这次来参加世界运河大会,我特别准备了一组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的旗帜,倡导“ZeroCarbon,ZeroWaste,CleanWater"的绿色生活方式,我真诚地邀请WCC各位参会代表共同签名,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出属于运河城市的和声。

莱比锡世界运河大会期间各路嘉宾签名支持“全球运河赛艇穿越行动”及环保倡议,图中灰衣白发为主办方IWI主席RudyVanderWeen

最后说说我对于运河的认知——运河的特征是连接——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中国的大运河孕育了中国文明。运河是古代的互联网,连接货物、人流和信息流。但是到了今天,运河的连接性,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层面上,更重要是我们共同的身份认同,成为文明互鉴的共同语言。因此,在运河城市谈可持续发展、谈环保生态、谈健康生活方式,会成为城市转型实践的助推器,甚至成为面向未来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最后,对于IWI的友好邀请和莱比锡市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期待着与各位交流!谢谢!

来源

“回归未来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jd/1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