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后的蒙古帝国漠北草原的北元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 自顺帝北狩于上都,大元结束了在中原汉地的统治,形成了北元*权。元朝*阀、宗王尚占据山西、陕西、甘肃、东北和云南,奉元廷为正朔。随后顺帝崩,昭宗即位,继续北奔于漠北,后崩。洪武二十年,经捕鱼儿海之役,北元名存实亡。元益宗北逃,后被杀。蒙古帝国如何延续国祚? 蒙古帝国版图蒙古帝国自公元年孛儿之斤·铁木真于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接受“成吉思汗”尊号,建国大蒙古国,建立蒙古*权为起点,最终于公元年,蒙古末代大汗孛儿之斤·林丹巴图尔被皇太极击败,逃往青海打草摊,不久去世,其子额敏携可汗印和传国玉玺投降清*为终点。蒙古帝国享国共计年,版图最大为平方公里包含四大汗国,衰落时为漠南蒙古等地,对于蒙古帝国来说,元朝仅仅只是蒙古人建立的*权之一。 一.北元稳定统一时期 公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元朝残余势力在明*的打击下退回蒙古地区,其*权依然存在,史学界称其为北元,在学术上在年被后金所灭。北元*权在历史分为三大时期:公元年至公元年是北元相对稳定统一时期;公元年至公元年是北元分裂时期;公元年至年是北元重新统一的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段时期实际上是蒙古帝国延续元朝国祚的时期,北元早已名存实亡。 年,明廷派大将*徐达率兵北伐,元朝*权土崩瓦解,元顺帝率朝臣百官从大都(今北京)北逃上都。此后蒙古贵族仍保有其*权,直到年被后金所灭,存在了近年,几乎与明朝相始终。据蒙汉文史籍记载,共传23位大汗,年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部投降了后金。 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对明代蒙古*权如何表述上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称这个*权为北元——蒙古,认为在*力赤汗时取消了元朝国号,始称鞑靼(即蒙古)。有人认为这个*权仍保持“大元”、“大蒙古”称号,汗统未变,故称其为北元;还有人不同意“明代蒙古”的称法,而称之为14至17世纪的蒙古;另有人主张蒙古已取消了大元国号,称“明代蒙古”更准确,等等,但是多数人都认为它是一个与明朝并存的*权。我们这里把明人称作鞑靼的部分即大汗所统领的蒙古部落称作北元,把在西面的瓦剌贵族*权称作瓦剌。 元顺帝北逃上都后,仍不甘心失败,试图重返中原,恢复旧疆。继续指挥元*和地主武装与明朝对抗,争夺北方地区。第二年再迁应昌(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南)。年元顺帝病死应昌,其子爱猷识理达腊在漠北即位,建年号“宣光”,意图中兴。年明朝发动了岭北之役,试图一举消灭北元*权,结果失利,从此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南北对峙明朝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于年派兵攻打北元割据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统一了云南。年,派大将*冯胜率兵出征元辽阳行省北部地区,迫使元辽阳行省左丞相纳哈出率部投降。第二年又派大将*蓝玉率*袭击北元汗廷于呼伦贝尔一带,俘获甚众,史称捕鱼儿海之役。北元朝廷经过捕鱼儿海之役后,北元中央朝廷元气大伤,绝大部北元皇室成员和百官要员被明*俘获,押解回应天。脱古思帖木儿作为蒙古大汗颜面扫地,战败后只带少数人西逃土拉河一带,结果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死,也速迭儿在瓦剌贵族支持下篡位称汗,北元进入分裂时期。 二.北元分裂时期 在年到年的时间内北元*权历经惠宗、昭宗、益宗三位皇帝,北元在表面上维持着蒙古南北部落的统一,各部落服从北元皇帝兼蒙古大汗的统治,与明朝南北对峙,互不相让。在北元相对统一时期,基本保留着元代的社会*治制度。 自元益宗脱古思帖木儿被弑后,北元无力控制蒙古各部落,蒙古草原一分为三,首先是服从支持蒙古大汗的漠北漠南蒙古部落为鞑靼部,分布为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及贝加尔河以南地区。其次是明朝和北元之间随时徘徊的分布在今西辽河、老哈河一带的兀良哈部。不顺从北元统治,自立为一部,分布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以南准噶尔盆地的瓦剌部。 蒙古三部也速迭儿自称元益宗第三子,自立为汗,但不受蒙古本土贵族的支持,也速迭儿自视支持无望,转而向蒙古本土西北部的另一个强盛的部落瓦剌达成*治联合,打压反对自己的诸贵族,强迫蒙古本土的部落向西迁,进入瓦剌部的势力范围。也速迭儿称汗后,蒙古内部分裂,西部瓦剌贵族和东部蒙古贵族分别拥立大汗,互相争夺北元最高领导权,蒙古内部长期内讧,社会动荡不安,分成了几个大的集团活动。 (1)鞑靼*治集团 即蒙古,是明代对蒙古大汗直接统领的蒙古本部的称呼。居于蒙古的中心地区,大汗的斡耳朵在东部克鲁伦河中下游一带。后来有人相对于西边的瓦剌称其为东蒙古。 (2)瓦剌*治集团 即蒙元时期的斡亦剌,最初居住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成吉思汗时被封为四个千户,在元代与阿里不哥王关系密切。明初瓦剌内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三人分领。在北元初期的内讧中扶持阿里不哥后裔等西部诸王,争夺北元的最高统治权,明后期成为不服属于北元大汗的独立部落,也有人相对于东蒙古称瓦剌为西蒙古。 (3)兀良哈*治集团 即明代的兀良哈三卫,先是降明,明朝封官,设立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令其在原地住牧,不久叛走。明宣德年间开始南下。朵颜卫在喜峰口外,西起明宣府镇边外到明蓟州镇和广宁前屯卫迤北地区;泰宁卫居其东,在明锦州、义州(今义县)、广宁(今辽宁北镇)边外;福余卫又在其东北,明朝沈阳、铁岭、开原边外。兀良哈与明朝长期保持着互市贸易关系,同时先后受东西部蒙古贵族所立大汗的控制。 明成祖朱棣五征沙漠北蒙古路线图另外,还有一部分蒙古人居住在明朝境内和明朝在西域设立的赤斤、沙州和哈密等卫所中。在蒙古的内讧中,明成祖朱棣利用蒙古内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多次亲征蒙古建有汗庭的一方——即北元*权,削弱了蒙古的力量。明成祖“五出朔漠,三犁虏庭”,数次出征北元汗庭,最终于年在第三次出征阿鲁台返回途中病逝于榆木川。 在阿鲁台受明朝屡次攻击逐渐衰落之际,瓦剌势力得以发展,明宣德年间,脱欢统一瓦剌。年统一了漠北全境。脱欢立元裔脱脱不花为汗,实操大权。年,脱欢太师死,其子也先袭太师之位。也先袭太师后,继续扩张势力。他率*西征。征服了哈密、吐鲁番,使其称臣纳贡,其势力西至中亚的哈萨克、吉尔吉斯诸部。东面征服漠南的兀良哈三卫及东部的海西和建州女真各部。年,也先和脱脱不花汗等分别率*从大同和辽东等几个方向侵扰明朝,明英宗亲征,在土木堡兵败被俘。 土木堡之役形势图土木堡之变后,也先的野心更加膨胀,试图夺取汗位。年,也先与脱脱不花汗内讧,脱脱不花兵败东逃后,被兀良哈三卫的彻不登杀死。第二年,也先自称“大元天圣可汗”。由于也先并非元裔,得不到蒙古各部贵族的支持,第二年就被部下阿剌知院杀死。瓦剌势力随之衰落,在东部蒙古势力压迫下逐渐西迁。至明末,形成了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等四部,结成松散的联盟,因此也被称作四卫拉特联盟。最初由和硕特部首领担任盟主。17世纪初卫拉特各部信奉了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三.北元再度统一 在瓦剌衰落的同时,东部蒙古势力再度复兴。权臣孛来太师、毛里海太师等先后称雄蒙古,孛来拥立脱脱不花汗的幼子马可儿吉思为汗,被明人称作小王子。不久被孛来所杀。毛里海杀孛来,又立了马可儿吉思的从兄摩伦为汗,旋害死。年,脱脱不花汗之弟满都古里汗即位,以癿[qié]加思兰为太师。东部蒙古各部出入*河河套,势力扩展到了漠南地区。满都古里汗死后,其妻满都海夫人立侄孙巴图孟克为汗,是为达延(大元)汗(—年在位),史称其七岁即位,由满都海夫人摄*。达延汗即位亲*后,击败瓦剌,除掉右翼权臣亦思马因太师,统一了蒙古左、右翼各部。后来右翼三部叛乱,被达延汗平定。 蒙古第三十二位大汉达延汗为了巩固*权,他着手重建封建秩序。他分封诸子直接管领自己属下的蒙古部众,废除了太师等元代沿袭下来的官僚制度。诸子分封后,逐渐形成了大汗和济农管领下的六个大部落集团,亦称万户(兀鲁思)。右翼有鄂尔多斯、永谢布(包括喀喇沁)、土默特三万户,左翼有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漠北的兀良哈)三万户。其中除兀良哈万户外,都由达延汗子孙管领。他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掌管右翼三万户,大汗直接管领左翼三万户。 除六万户之外,由成吉思汗诸弟,即东道诸王后人统辖的还有科尔沁、翁牛特、阿巴噶、阿巴哈纳尔等许多部落。这些部落都在六万户东北游牧。在大兴安岭迤南,有兀良哈三卫,西面是瓦剌各部。这些蒙古贵族内部改革,史称达延汗改革。 达延汗改革后蒙古部落分布总结 总而言之,明代蒙古在脱古思帖木儿之后,逐渐恢复到先前的游牧状态,许多从中原汉地学到的东西,逐渐地或放弃,或保留但变了样,其中包括大元国号。 我不认为在托古思帖木儿之后一直到林丹汗,蒙古贵族始终坚持自己是元王朝的继承者。在蒙古草原上,蒙古贵族们只在意谁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谁是蒙古大汗,*金家族的绝对统治。蒙古人当然知道曾经有过辉煌的大元帝国,是否继续高举大元国号的旗帜,对于他们来说不那么重要了,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毕竟那些已经是过去了,但与明朝的对立依然存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依旧奉*金家族为正统,奉蒙古帝国为正朔。严格来说大明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南北对立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清*入关。 作者/波森侃史 感谢您的认真阅读,请点赞、评论、转发支持一下我的作品,愿你幸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gk/9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全球连线丨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深化合
- 下一篇文章: 险些成为成吉思汗第二的瓦拉也先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