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诗和远方,远方到底有多远?

远方

YUANFANG

到底有多远

文/张庆良

01

YUANFANG

邻村朋友的女儿,名叫阿沁,走过团结坝的河对岸就到了她的家。阿沁在华为公司SSC供职,刚还拿到年度总监个人奖。说起她的履历,那打小就是大伙口中的乖孩子,一如既往的懂事。

出生在铜钹山家潭村的她,在农村的2间瓦房里完成了学前教育。虽是学前班,但她已经会百位数的加减法了。学前班结束后,母亲带着她来到县城,住着老旧的弄堂、交着借读费、领着每月元的工资,开始了小学直至高中的求学。高中时,她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每天过着早7点上学、晚10点半睡觉的学习生活。她说自己可能天赋有限以及天生爱睡觉,三年的学习只换来了分的高考成绩,离心仪的武大差了4分,很是失落。最终选择了赵雷传唱的那座城市,去到了成都西南财大。

大二那年,她有一次去德国交换学习的机会,但是懂事的她考虑到家里经济负担,偷偷放弃了。后来,她的母亲每谈起此事就觉得可惜。而她虽然轻描淡写地说,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要抓住的。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挣扎。到了大三、大四时,大家开始陆续选择自己毕业方向:就业、出国深造、考研、保研。依她当时的成绩可以争取到保研资格,但是她经过综合考量,还是主动放弃了保研的路,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而华为一直是她暗自心动的公司。

毕业季面试,她直接奔着华为去,华为成了她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华为的面试节奏很快,一天内就要完成3轮筛选。面试的岗位是财经岗,在准备专业面试时,她准备了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面试官看她的第一专业是保险会计,全程问了许多保险行业的内容,这一招打得她措手不及,幸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没有丢,也没有被面试官唬住,最终还是通过了,进入了终面。面试结束后,阿沁一直在等华为的offer,可咨询了几次未果,得知进了资源池。难道就这样与华为无缘?正当沮丧时,临毕业突然得知华为开始春招。得知消息后,她立马发信息给之前的HR,询问秋招进入资源池的她是否还有机会。1个月后,她在旅游的路上收到了华为的offer,我想那次旅途她看到了远方最美的风景。现在的她已经在华为工作快3年,她说工作给了她很多感触,让她成长许多,也更清晰了职业方向。她还说只要坚持努力、优秀自己,“好结果”就不会缺席。

谁说不是呢?每个人心中从来不缺诗和远方,缺的是当下每一步的坚持。远方于她,是拼尽全力的奋斗,是感动自己的成长。

02

YUANFANG

堂弟凯凯,今年三十岁,性格内敛而不失幽默。在杭州从事规划设计工作,刚刚买了房,春节还领了一东北姑娘回来,扯了证。

三叔有三个小孩,堂弟凯凯排行最小,是逃计划生育生下来的。因为小孩多,为了生计,三叔只有闷头干,村里什么扛水泥、拉砂石、搬砖、割稻谷等苦活、累活都干。凯凯受父亲这般熏陶,也从小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在我的印象里,凯凯的性格温和,学习成绩一直平平,属于不紧不慢的那种。中考那年以15分的分差落榜重高,最后是当作调剂生进入的。进入高中,成绩也一直保持稳定,雷打不动的班级中等水平,高考顺理成章的名落孙山。三叔希望儿子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坚持让凯凯复读。由于基础太差,复读时期,凯凯尽管很努力,进步也不明显,高考勉强上了三本线。考虑到三本院校学费昂贵,凯凯选择了南昌一所专科院校。让凯凯触动最大的是在高考后的暑期里,三叔带着凯凯一起去工地里干活,挣学费。他说那两个月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永远不会忘记。到了大学,他决定去申请助学贷款,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兼职,整个大学时期没再跟家里要过一分钱。学业上也很刻苦,通过努力顺利升到了本科。

毕业后,我推荐凯凯去到杭州一家旅游设计公司。试用期满后,发现与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些出入,他又辗转到上海,寄宿在同学的客厅里,一边网上投简历,一边上门找工作,这样的光景持续了两个月。找到工作后,每天通勤要挤一个小时的地铁,凯凯为了给自己增加职业筹码,利用上下班地铁上的时间,贴着别人背上看书,考取了两个专业的证书。后来,兜兜转转了多家公司,从职业规划考虑,凯凯又从上海辗转到杭州,慢慢的在杭州这个城市稳定了下来。有点积蓄后,前不久摇中号,在杭州买了房子。凯凯从小就不太自信,甚至有些许的自卑。上高中、大学的时候,碰到喜欢的女孩子也不敢跟别人说话,以至于,一直没敢触碰爱情。工作后就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自己,学习考证,也就没有了多余的心思,直到遇到了小杨姑娘。一个非常优秀的东北女孩,谈吐举止很有涵养,老张家都表示十分满意。领证那天,我特意请两个小伙伴吃饭庆祝,真心为他们高兴。

远方于他,是一路磕磕碰碰的改变,是一路脚踏实地的坚持。

03

YUANFANG

我们村里有辆会唱歌的环卫车,每天一早便穿梭在村头巷尾。车子的主人叫海真,一名头戴小*帽、身穿*马甲的环卫工人。海真与我年纪相仿,腿脚不便,个子矮小,逢人便笑。

因为腿脚不便,海真早些年一直在县城里干着修鞋、补雨伞的营生行当。六年前,城乡环卫一体化,他回到了村里当上了环卫工人,主要负责岩岭、潭头自然村的清洁卫生工作。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海真非常珍惜,一边努力地工作,一边照顾着家人,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他有个女儿,打小喜欢听歌,平时他就喊上几“嗓子”唱给女儿听。有一次在清理垃圾时,他想到能不能模仿城里的音乐洒水车给垃圾车也安上音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醒街坊邻居倒垃圾的时间到了。有了想法,海真就自个掏了两百块钱购置了音响,安装在清洁车上,让他的车“唱起歌”来。村民们每天都会早早收好家里的垃圾,一听到海真的清洁车播放的动感音乐,就自然而然有说有笑地提起垃圾袋站到门口等候,不知不觉中成了海真和村民之间一种习惯的默契。现在海真负责的清洁区成了其他村居清洁员的标杆。夕阳西下,村口的海真依然在忙碌。说起他的工作,他一脸满足,他说他可以养活家人,村里的卫生环境也和城里一样美。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是的,远方于他,是自食其力养活家人,是尽己之力美化村庄。此时,远方是现实的人间烟火,而非好高骛远的缥缈。

-END-

文字为作者授权。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庆良,广丰沙田人,当过老师,做过秘书,干过应急,搞过旅游,从事过城市管理,现供职于上饶卫校。曾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上饶市青年五四奖章,上饶市劳动模范、上饶市先进工作者。

结∣字∣为∣庐

做有腔调的人,读有温度的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gk/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