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红打卡,我们走了一趟无法复制的巴厘
直播一家三口的环球旅居 BLIG=BecauseLoveIsGiving. 一个人叫流浪,两个人成故事,三个人才是旅行 当银星和我说,环球旅行有一站他想去巴厘岛时,我惊讶到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What?巴厘岛?你这样的文艺青(大)年(叔)竟然想去巴厘岛? 明星扎堆结婚、各路粉丝奔赴、除了布满豪华度假村让我想不到其他特色的巴厘岛? “你对巴厘岛的理解太肤浅了,快去做做功课吧” 一句话说的我语塞。难得他提出这么具体的目的地需求,我便认真地去研究了一下巴厘岛。 果然,还真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没有底蕴的、只适合度假泡酒店的热带小岛” 巴厘岛并不小,足有5.6k平方公里(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差不多),在印尼的数千海岛中,它足够特别:岛上地形地貌丰富,除了海岛特有的碧海蓝天,还有黑沙滩、火山、温泉、永不凋零的鲜花、以及大片的梯田。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这个伊斯兰教国家中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巴厘语,并且还有一个被誉为“南亚艺术重镇”的美丽小镇——Ubud乌布。 这样一个在自己国家中保持独特文化及宗教,同时吸引着全世界的艺术家来此的岛屿,一定有它的非凡之处。 由此,在离开大洋洲后,我们北上到达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在巴厘岛15天,我们没去网红拍照地,也没打卡那些“必去景点”,却参加了一场巴厘婚礼、慰问了孤儿院、探访了当地学校、去“世界上最cool的学校”做了客、学习了巴厘岛传统乐器和绘画,泡了场火山脚下的温泉……太多独特的记忆,我们用当地人的玩法,发现了一个小众的巴厘岛。 下面就和我一起重温这场不一样的巴厘岛亲子之旅吧! 住稻田乡宿,感受真正的巴厘岛 抵达巴厘岛后,我们直奔此次的重点探索目的地——乌布。 在距离乌布市中心10Km左右的一个小村子,我找到了一家坐落于稻田间的民宿。它在airbnb上的简介是这样说的: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theREALBALI. 什么才是theREALBALI? 整个民宿完全位于稻田田地之间,进入民宿的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汽车开不进,我们的行李都是管家用摩托车拉进去的。民宿周围的视野是这样的: 而民宿内部则更是别有洞天。整座房子是传统的巴厘民居,用原木制成,屋顶不是密封的,空气流动性非常好,房间里没有空调却一点都不热。而屋子的家具摆件大多都是乌布本地手工艺人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巴厘风情。 屋子门厅处有个小花园,屋后有个开放式的厨房、休息厅,以及一个小泳池。小小星几乎每天都要下去游两次。 而民宿的两位主人,Wayan和Putri,更是又细心又耐心。他们平时住在距离民宿5分钟摩托车程的家里,但是每天都会来看看我们的情况,问问我们的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utri是个非常优秀的巴厘厨师,每天早上安排的早餐都不重样,既特色又好吃! 我们还预定了几次付费的晚餐,正宗的巴厘风味,比外面饭店的更精致、更美味。 我想,这就是theREALBALI的感觉吧! 民宿里有一只黑色的土狗,叫Bangos,小小星经常和它一起在田间玩耍。每次我们出去玩耍,回来时都会看到Bangos在门口迎接我们。 和这一家人分别时,我们留下了一张合影,你能找到狗狗Bangos吗? TIPS: 1、民宿名称:SwallowGuestHouse,在airbnb上可定。找不到的话可以问我要链接。 2、这里什么都好,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周围没有饭店,也没有超市,只有几个特别小的小商店,所以吃饭购物什么的就不要想了,都没有。 3、交通不便,我们在这里出行都是靠包车,有一个熟悉的司机,就一直用这个人,便宜又可靠。非常不建议租摩托车哦,太危险了,带孩子就更别考虑啦。 无法复制的体验,当地婚礼零距离 在Wayan家住的日子里,最特别最难忘的回忆,要数在他们的邀请下参加的那场巴厘岛婚礼了。 新郎是Wayan的亲戚,就住在我们这个村子里。而新娘则是新郎的邻居,是纯邻居,紧挨着的那种(完美演绎了“进水楼台先得月”啊~) 当Wayan说邀请我们去参加“接亲仪式”时,我真的好兴奋!随后就在想要穿什么过去。问Putri哪里可以买当地服装,没想到Putri说,不用特意去买呀,把我们家的借给你!而且,她儿子小时候的衣服都还在呢,小小星正好可以穿。 就这样,我们三个当天穿上地道的巴厘传统服装,参加了这场当地人的婚礼。 准确的说,这一天只是接亲仪式,正式的婚礼要在三天之后举行。然而接亲仪式也是很隆重的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大家看些照片感受一下吧! 巴厘岛人信印度教,每家每户、不论大小,都会有自家供奉的庙宇。结婚仪式也离不开祭拜神明的环节。 我还混入了“制作回礼盒子”的队伍当中,并且被夸做得很好! 小小星则几乎吃遍了现场所有的糕点…撩遍了所有的阿姨和小姐姐。 两大家人都热情又友好,对于我们这一家外国人,处处照顾,大方自然。所以我们真的感觉就像在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婚礼。 上图是我们离开前,新娘家的老奶奶不停地往我的包里塞点心... 入乡随俗、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我相信只要秉承这一点,哪怕宗教信仰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可以自由而愉快。 定制义工行,不做普通游客 这次在巴厘岛,我们一直想体验一些不同的,那些不是普通游客来玩的事情,我反而特别感兴趣。比如参与一些义工工作、比如带小小星去参观当地学校。当我把这个想法分享给一个长期旅居巴厘岛的朋友时,他给我介绍了一个当地朋友Gede,他的团队是巴厘岛*府唯一认证的专业义工组织。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有幸达成了很多“心愿” 1、去当地小学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随着小小星逐渐长大,在旅行中我越来越重视对他的“世界观”和人文视野的培育,去看看当地的学校,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当地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环境,我相信对我们、对他都会有很多启发。 Gede带我们去了两所小学。巴厘岛的小学都很小,因为都是社区制的,每个社区都会有一所。都分为1-6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每个学校也都会有寺庙,供奉掌管学业的神,教室的讲台上也可以看到祭祀的offerings.这在巴厘岛真是处处可见啊! 原本我们计划可以在孩子们的课堂上互动,教教英语,讲讲我们的旅行故事。不巧的是,这个礼拜是考试周,高年级要考试,低年级不上课,只是来学校做清洁。 虽然我们就没能在课堂上互动有点遗憾,但是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聊天也很愉快。他们热情中带有一丝害羞,非常可爱。当得知我的中文名字叫“AWAN”时,他们非常开心,原来巴厘岛语里“阿万”的发音是“白云”的意思,所以他们都非常喜欢我的名字。 我们聊喜欢的运动、课程、考试…孩子们的英文不太好,老师们帮忙在旁边翻译。我想如果下次有机会能来支教上课,一定会留下非常难忘的体验。 2、走进孤儿院,亲手种下一个“希望” 拜访了社区小学后,我们还去了当地一所“特殊学校”——这里的孩子们都是孤儿,大部分都是因为有智力或身体残疾而被遗弃的孩子。学校则是公益性质的,主要依靠社会救助以及国际义工支持。 在去的路上,我和小小星在车上的对话: “我们要去看望一些哥哥姐姐,他们没有爸爸妈妈。” “他们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 “因为一些原因,他们没有生活在一起了” “他们好可怜哦” “是的,而且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去看看他们,好吗?” “好的,我要帮助他们。” 不到三岁的小小星,可能还不能够理解孩子们的现状,但我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接触,能够懂得更多。 孤儿院里义工有48个孩子,他们根据能力的不同(智力以及身体情况)来划分班级,每个班不到十个孩子。能力高的班级一个老师可以对应2-3个孩子,但能力低的班级,必须一对一。所以这里需要大量的老师,和义工。 院长告诉我,很多欧洲的大学生和康复师来这里做义工,一做就是几个月。当天我们也见到了一些,帮助孩子们做康复、和他们做游戏、上课… 而我们也拿出了来之前买好的笔记本和铅笔送给孩子们,小小星非常认真地进行分配,孩子们拿到后都特别开心,抢着要我给他们拍照。 虽然他们有智力障碍,但是大部分能做的事情都会参与,包括中午帮助阿姨一起摘菜、做饭。高年级的孩子还能够自己做一些手工作品进行义卖。 这座孤儿院好像一座隐藏在城市里的“世外桃源”,绿化面积特别大。甚至还有一个小农场,养着鸡鸭鱼牛羊,还有各种蔬菜,孩子们的食物基本都可以通过农场实现自给自足。 我觉得这个形式特别好,问了院长,才知道,原来这个农场正是Gede团队帮他们建造并维护的。Gede说,与其给他们钱,我们觉得帮他们造个农场更有用,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事情,钱会花光,但是农场可以一直发挥作用。 我在这里农场里种下了一颗番茄树,可能再过两个月,孩子们就能吃到它长出来的番茄了吧! 慈善和公益,真的是有很多种方式,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学习传统乐器蜡染工艺 此外,我们还去当地的民间艺术团学习了巴厘岛本土乐器的演奏。经过一小时的学习,我一个音乐小白也能和乐团一起演奏啦!当地的大型庆祝活动,都要演奏这个~ 蜡染则是巴厘岛另一项传统艺术,我们去了当地一个蜡染艺术家家里学习。 看似有难度,但其实很容易上手,只要开始了就停不下来,一定会想去画完的! 4、去世界上最特别的学校,看“别人家”的教育 早在我们旅居清迈时,就听那边的朋友提起过巴厘岛有所很特别的学校,全部由竹子建成,上课完全没有书本教材,天天种菜玩木工…后来在新西兰,又听从事教育的朋友讲起这所学校,它便是大名鼎鼎的“GreenSchool” 所以此次来巴厘岛,我们自然不能错过这所“全世界最特别的学校”。 我们预约了早上的CampusTour+Extendedtour,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学校的家长,来自挪威,她的两个女儿都在这里上学。GreenSchool是一所国际学校,从3岁到18岁的学生共计约人。到底是什么魅力让全世界的家长们,包括众多北欧家庭,越过重洋都要来这儿上学? GS的特别,是由外而内的。首先在建筑上,学校所有的建筑全部由竹子、茅草等天然材料建成,走在校园里,真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最老的竹子“教学楼”已有11年历史,和学校同龄~在这儿,你几乎看不到钢筋水泥塑料… (为GS捐资助学的人就可以在主楼竹子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GS的环保意识有多强?看看卫生间都是旱厕,想尽各种办法省水省电。 GS自己有菜地、养牛养鸡、有鱼塘。这些不仅可以用来食用,更重要的这就是孩子们的“课堂”,他们在这里学生物、学化学,通过动手、体验、项目研究的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深入学习。 你能想象吗?有的时候高年级学期末考试,就是让孩子动手造一座竹子房子。 不论GS的建筑有多特别,它最特别的还是理念和内在。我觉得它已经不仅仅是所学校,而更像一个综合社区。有各种各样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空间”,供家长活动工作的bar就有四五个,各种手工工作室,专门让孩子们做“木工活儿”的操场,废物淘宝再生空间,各种户外实验地,学生银行,集市,瑜伽馆,常规的图书馆画廊舞蹈室这些就不说了。 学生和家长以及访客们特别自然得共处,中午我们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就像个2-60岁的联合国。 总之,这个学校就如它的名字,一切强调自然。在自然中长大,在自然中学习,培养孩子成为对自然对社会有用的人。 想分享的实在太多,可能日后我会单独写一篇来介绍吧。强烈推荐有孩子的家庭前来看看,会有更为真实及触及内心的感受。 (当日我们的参观团友合影) TIP:可在GreenSchool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gk/3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听写712
- 下一篇文章: 美国开国功臣杰斐逊雕像被人推翻杰斐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