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命力,是一种维持生命活动或发展的能力,表达了其生命的能量、强项或力度;这是生命体存在的本能,且其表现各从其类。所谓“有生命力”,并非仅仅诉诸外在的动态性。

豹的生命力,可从它猎捕动物的沉稳与速度看出;而树的生命力,却是静静在那里呈现——可从叶子鲜翠与结实累累得知,也可从被树根崩裂的路面窥见。不同的生命,必有不同的生命力呈现。那么一群经历到神,且被神改变过的生命,其生命力与世人所认定的活泼,究竟有何不同?团契的生命力在哪里?具有什么形式与特色?

一、何谓“团契”?──团契的意义

有人说,团契是联谊、交通的动作;也有人说,团契是一种着重分享互动的聚会形式;还有人说,团契是教会中按年龄、地域区分的小组织。但这些足以表达团契的真义吗?回到圣经最早提到“团契”的经文:“他们都专注于使徒的教导和彼此的团契”(徒二42;和合本修订版。后文将此译本标为“和修”)。

我们发现,这群刚经过赦罪重生洗礼者的新生活是这样:对真理与彼此之间,高度专注、紧密连结;而后来再提及”团契”的多处经文,亦描述教会中各样“紧密连结的状态”。

简言之,“团契”在圣经的原意,并非任何独立或附属于教会的“组织”,而是“一群受了洗的人在信主后的生活模式”。该字在圣经里,以动词、形容词、名词被使用:

1.团契作为动词──正在共同分享与承担的行动

“……因为外邦人既然分享了他们灵性上的好处,就当把肉体上的需用供给他们”(罗十五27;和修)。

此处的“分享了(?κοιν?νησαν)”,就是动词形式的“团契”,指着在灵性好处上彼此分享的行动,表达出团契的核心内涵──团契所要分享的,并非物质、资讯或兴趣的交流,而是在属灵生命上的彼此造就。

正如多次出现动词“团契”的《约翰壹书》所言,是“经验并传扬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约壹一1-3)、“在光明中行走,如同神在光明中”(约壹一5-9)。因此,团契不是在黑暗中一起沉沦、集体自我放弃的“团弃”;而是在共同承担的行动中,一同分享主道主爱,在光明中一起向上的过程。

2.团契作为形容词──“我情愿、甘愿”随时预备分享的心态

保罗说:“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分享”(提前六18;和修)。此处的“乐意分享(κοινωνικο??)”,是作形容词的“团契”,并且伴随三个现在、主动、不定词的动词,表现出一种“持续”和“主动”的倾向。

就像保罗见证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惠:“……他们是按着能力,而且超过了能力来捐助,主动再三恳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善事上有分;并且他们所做的,不但照我们所期望的,更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献给主,又给了我们”(林后八3-5;和修)。

其实马其顿同灵是在”极度贫穷中还显出他们乐捐的慷慨”,且是“在患难中受大考验的时候”;而能在这种处境依旧甘愿分享,究竟是出自何种生命?保罗说:“他们仍然满有喜乐,这正是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惠”(林后八1-2;和修)。

可见,团契的内在动力,乃来自一份被主恩所激励的、能主动、甘心、随时都准备献上的心。

3.团契作为名词──共同拥有、“算我一份”的存在

“既是在众人面前遭受凌辱和磨难,也是跟有同样遭遇的人作同伴”(来十33;新汉语译本)。

此处的“同伴(κοινωνο?)”,即名词形式的“团契”,是甘愿同在凌辱磨难中“算我一份”、在同领圣餐时算我一份(林前十16)、在乐意捐献时算我一份(罗十五26;新汉语译本)、在同荣共苦中算我一份(徒二42)的存在。

不知曾几何时,教会里流行起“低调”这词。或许低调一开始是朴实、不想出风头,但这并非我们信仰的价值所在,反倒是一种世俗潮流的渗透。

当我们习惯这样表达时,便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边缘化,成为教会的角落生物,最终默默成为回天家路上的失踪人口。

什么才是符合真理的低调?“祂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祂的声音”,却又“祂凭信实将公理传开。祂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祂在地上设立公理;众海岛都等候祂的训诲”(赛四二2-4;和修)。

不凸显自己所做,只专注将神的公理传开,才是忠仆该有的低调。因此,“你们总要省察自己是否在信仰中生活”(林后十三5上;和修),不要让世俗潮流扭曲了我们对团契的理解与参与模式。

团契不应有“几时进来几时出去、都不给人发现”的低调分子,而要每个自我宣告”我是共同拥有的、算我一份”的积极存在。

4.小结

1.团契不是组织,而是教会中的生活形态。2.团契不是教会信徒,而是教会内的生活模式。是一种动态且主动对主道主爱的分享,也是把天路同行者之软弱算我一份的共同承担。

二、团契的生命力在哪里?──团契的价值

在重新认识团契的本质后,让我们回头思考,这群已经历到神、被神改变过的生命,其生命力有何特殊?虽然圣经并未使用“生命力”一词,但其内涵却近似“活泼”。世人所定义的“活泼”,对比圣经所认定的“活泼”,究竟有何差异?

1.活泼──被生命之道所重生、更新的结果

一般人所认定的“活泼”,不外乎外向搞笑、热闹滚滚、“动滋动滋”、新奇多样等外显表现,然而,圣经里面的“活泼”,却是以内涵论,指着“生命在肉身、精神、行为方式上的展现”。

按照彼得为一群与自己同为“活泼的”人,所献上的颂词可知:这“活泼的”,乃是透过耶稣从死里复活而“重生了”的新生命(彼前一3);并且人蒙了重生,乃是因一个不能坏的、恒常保鲜的种子(彼前一23;路八11),就是神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话语(约六63),也就是一切生命皆在里头的道──耶稣(约一1-4、14)。

既然真正的活泼,来自被重生的新生命持续领受生命之道的结果,那么当这些生命开始团契,就是一个启动真道生命力、把静态道理动态化的时刻。

此时,被赎的我们,领受着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使我们心中成为被神光照的地方、神权柄彰显的国度;从属灵层面来说,团契自然就展现出应有的生命力!

如此定位后的团契,可从哪些指标看出目前团契生命力的旺盛或衰弱呢?

(1)喜欢与人分享主的道吗?

分享主的道,一来可对内坚固(徒十四22,十五32、41,十六5,十八23),使彼此渐渐多知道神;二来可对外宣道(可十六15-20;太二八19-20;徒十八24-28),多多生出属灵的子粒。

对生物而言,生育力反映了生命力的强弱;属灵的生育力如何,反映出团契在道理的分享查考与生活实践,两者间的相容性和调和度(来四2)。

只侧重查经或只强调关怀,都会限制属灵的生育力,因为这样的团契,并不是建立在调和的信仰、真实活泼的基础上。

(2)喜欢与人分享主的爱吗?

分享主的爱,是指将亲身经历过的神的爱,不论恩典、管教,或是透过圣灵的体认察觉,见证出来(罗五5)。

主的爱不一定使生活更容易,却一定叫我们的信心更坚定、生命更坚强。

当团契时常分享、见证主的爱,那么彼此将不断体认到神,因而能叫我们内心的力量刚强起来(弗三16-19;和修)。因此,是否喜欢与人分享见证,亦可窥知团契生命力的状态。

2.成圣──离俗2与悔改3

属神的生命,其生命力的另一种表现,在于成圣。

“活泼了”的人,就是重生后的新生命,其目标是“得不朽的基业”──这恰与“因这道而成圣的人”(徒二十32,二六18),有着相同目标,就是灵*的得救。

事实上,活泼了的人,与因道成圣的人,其实是同一种人,即已被宝血赎回的我们。这是说:一个愿走“成圣”道路的人,必然生命活泼,且直走到永生。故此,保罗说“成圣”的果子,其结局就是“永生”(罗六22)。

团契,本是由一群离俗、被神分别出来的人,所实践的一种生活模式。

当团契不只消极地离开世俗潮流影响、归神为圣,且更积极地使未信者识主归主,并帮助契友脱离世俗诸罪缠累,找回他(她)“之所以信”的原动力,陪伴他(她)悔改、更新、生命重新活泼,这便是团契充满生命力的明证。

三、结语──再思提升团契生命力的途径

倘若读者还在期待从本文获得“提升团契聚会人数的秘方”,那么您恐怕要失望。

团契是人受洗归主后开始的一种集体生活。在当中团契的人,会因主道种在信徒个体的深度(自己信服真道的程度)和广度(自己将道实践、连结在生活各种关系中,如:教会整体、同灵好友、同工之间、配偶之间、手足之间、家庭等),产生生命立体的伸展。

以彼得所描述的信仰增长来看(彼后一5-8),应是螺旋式的成长,而非线性的变化。

当我们热心寻求“套路式”的捷径,求取“提升团契聚会人数的秘方”,兴建“成功模式”高塔的同时,便意味着有些陪伴我们已久的高塔,必须改建,甚至拆掉。

诚如经训,栽植之前,必有拆毁(耶四五4),其实这些既定的“套路”,是这几十年来,热心同灵因应时代所陆续建造的传统,而非真教会开始的真理规模。

因此,值得反思:这些当初可能出于善意的“好方法”,如今是否反遏止了教会组织运作的活力,或成为同灵行道时的障碍?既然回到圣经来看,“团契”不应只是所谓的社青团契、中坚团契、长青团契等组织,“生命力”也不是以人气很旺、课程活泼、活动多元、互动热烈等表象来评断,那么,各种为提升团契成员出席率的套路技术,便未必能有意识地帮助彼此预备好心田,让主的生命之道在其中生长。

团契生命力,必然反映在教会增长;其观察指标,必在于人对主道的信服程度,以及人对道理的实践,包括团契排课与活动是否将主道与生活连结、个人是否在生活中乐于接待人到我家、主动关怀人生活与生命的缺乏、乐于见证主恩主爱等。

如果我们忘记该怎么做,或许可自问以下问题:

1.我们是否彼此分享、共同承担?

2.我们是否彼此见证、宣扬福音?

3.我们是否在真理中相交、一同成圣?

愿主帮助。当我们都以上述三个核心问题来思考团契生命力的提升途径,并引导、启发每个参与者活化自身信仰时,圣灵自然会在我们当中活化、火热我们,使每个被神改变过的生命,活出基督。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信箱:tjcsmzg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fj/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