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是全中国人民的期盼;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需要中央的关怀领导,需要中国航发集团全体员工的矢志奋斗,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新时期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历史使命

以年5月为里程碑,中央决策成立中国航发集团公司,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专业化航空发动机国家级企业集团。

在成立AECC时,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中央作出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的决策,是从富国强*战略高度出发,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航空工业体制改革采取的重大举措。希望你们牢记使命、牢记责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发动机CJ-AX

李克强总理也指出,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装备制造业的尖端,尽快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和国防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同志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做航空动力的保障者、制造强国的建设者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践行者,为保障国防安全、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以AECC为主力*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建设者们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主要是:

为应对复杂国际*治*事形势,必须实现*用航发的自主保障。现阶段的几乎所有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从战斗机到轰炸机到运输机到特种飞机,都翘首以待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

为实现民用航空强国的梦想,必须加快填补商用涡扇发动机的空白。

所有具有市场前景的航空发动机品种都需要提高性能,提高产能,控制成本,发展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既要在传统样式的发动机方面迎头追赶,又要开展新概念、新原理、新能源、新样式航空发动机技术研究和开发,在影响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与进步。

歼-20战斗机

歼轰-7轰炸机

运-20运输机

从中央到社会各界共同承担的职责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未来,需要从中央到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开创。

国家层面

航空发动机事业需要国家高层的倾心与全力推动,而不是只交给AECC一个工业企业,任由AECC去唱独角戏。想当年,国家为了两弹一星,从全国调兵遣将,在物资和条件上给予绝对保障。如果我们今天能以这样的举国体制、非常手段,由中央领导带领数万大*攻关拔寨,何愁航发的面貌不改?有人讲,现在是市场经济,应该是公司行为。在一般意义上,是这样,但在涉及国家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方面,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必须集全国之力攻关破难。美欧等航空先进国家和地区,从来都是在国家支持下,才有今天的,而且至今还在全力支持。

中央*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航发战线的任务。年11月24日,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上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品研制,初步建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

图源自中国航空报

为落实这些要求,AECC应梳理影响发动机生产与研发的三大清单,即重大问题清单,配套缺项清单,关键技术清单,由工信部或两机专项领导机构向全国发布,组织全国大会战。

集团层面

中国航发集团的领导人已多次表示,中国航发将探索形成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式的一种研发生产体系,真正走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突破,再到战略性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的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应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的使命(*发、民发、产能与质量提升、创新发展),逐项制定路线图,务求措施落地。应着力建立科技能力体系,提高识别与获取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做中国航发领域的DARPA。用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壮大科技队伍,培养和推出新一代航发科技领*人物。

社会层面

航空发动机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切,这不仅是责任问题,也是现实需要。多一些亲身参与,少一点坐而论道;多一些出谋划策,少一点批评指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是AECC的福音,也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福音。在*民深度融合的大旗下,用战略思维,组织和集结社会力量,加入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在开展零部件加工、初始材料制备、关键设备设施研制等的同时,向关键工序和关重件攻关、关键技术突破,以致整机研制、国际合作等方面扩展。

在中国航发的发展上升为坚定的国家意志时,中国航发的春天就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为了中国航发的春天,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编者的话:至此,全部连载完毕。张聚恩先生在本系列文章中,以一个老航空科研工作者严谨的态度,向我们客观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难度、世界格局、中国航发的真实水平等内容,希望能通过这系列文章,让我们对航空发动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希望在从国家层面到普通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空发动机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航空知识》年第6期张聚恩先生的“中国航空发动机现状、症结、差距”一文。

相关文章:

航空发动机的世界格局详解

未来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预测

航空发动机难在哪里?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到底行不行?有多少家底?症结在哪?

中国航空发动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中国航空科技和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段认知弯路

声明: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注:未经航空知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cy/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