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鲁迅“网络暴力”一词在21世纪似乎屡见不鲜,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如何拥有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开端》中,王兴德夫妇策划公交车爆炸案的怨念之一,便是女儿在身亡后遭受到网络暴力。网友只看到整个事件的细枝末节,便匆匆化身“审判官”开始无止境的攻击与谩骂。甚至女孩生前最后的视频还被恶意剪辑成*畜,以供“键盘侠们”泄愤。

△电视剧《开端》剧照

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也有类似的场面。女主角叶蓝秋因为得知自己患癌心情极度低落,在公交车上拒绝给大爷让座,被拍下视频。随着视频在网上的迅速发酵,叶蓝秋遭遇了人肉搜索。没人听她的辩解,她的生活就此被逼到死角。在电影中,无论是记者还是网民,都在真相并未明晰的情况下,就仅仅靠着“直觉”盲目站队。尽管电影的播出为很多网民敲响了警钟,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还有太多的“叶蓝秋”。△电影《搜索》剧照“吃瓜群众”、“键盘侠”、“乌合之众”......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但其实鲁迅先生在百年前早有洞察:“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一百年了,鲁迅的话依然像在评论今日。读鲁迅的作品,我们不是在读别人的事情、遥远的事情,而是此时此刻的事情;鲁迅笔下百年前的问题仍是当下的问题,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问题。就像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一文里写下的:“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远远观望,人性、社会、名利场里的各种乱象,早就被他用笔杆子稳准狠地暴击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片段《狂人日记》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封建礼教的小说。鲁迅借《狂人日记》所发出的“呐喊”时至今日依然振聋发聩。其实,当“键盘侠”们敲击出一条条不负责任的言论,对当事人构成二次伤害,何尝不是一种“吃人”呢?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在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戏剧作品《狂人日记》中,狂人在所有“看客”们的注视下带着绝望的口吻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当隆隆巨响伴随着世界轰然倒塌的影像出现在幕布上,灯光暗下来,剧场安静下来,舞台上只有四个血红的大字“救救孩子”……

△戏剧作品《狂人日记》剧照《狂人日记》是继《酗酒者莫非》后,陆帕执导的中国故事三部曲之二,该剧以多媒体和现实交融的表现手法,跨越维度与时空,展开“狂人”经历的秘密,引领观众走进“鲁迅宇宙”。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全文仅四千余字,而波兰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却将其改编为一部超长时间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并不只有原著小说中的情节,更有鲁迅《祝福》《风筝》《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中的元素。“戏剧是当下的艺术,我们的戏关照的时间是普遍的,观众不应该只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绍兴。”因此,陆帕版的《狂人日记》精神内核在于对人性的剖析。△戏剧作品《狂人日记》剧照狂人的呐喊蕴含着深沉的苦痛和恐惧,那带着血渣的喊声一遍又一遍在耳边回荡着,像是一种预言,在质问我们,是否能像“狂人”一样,坚持自己的思想,去反抗那种人性的“吃人”?陆帕的《狂人日记》所展现的不是百年前的狂人,不是被封建礼教压迫的狂人,而是一个当下的“人”,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他被压抑、被嘲笑,被囚禁、被人说成是“疯子”,他唯一的错误仅仅是他与别人不同。正如陆帕所说,“《狂人日记》是一声尖叫,而我需要让这刺耳的声音渗透灵*深处,让人们颤栗于这疯狂,哪怕是短暂的,也能够更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残酷和传统思想的残虐。”

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

戏剧作品《狂人日记》

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