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市生活垃圾分
6月1日,《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一新*的出台,填补了我市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意味着我市进入生活垃圾分类的“法治时代”。
然而,新*实施一个多月以来,记者走访各大街道、部分小区、学校等场所发现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垃圾分类工作的瓶颈究竟是什么?为此记者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发现—— ●街道:部分分类垃圾桶放置点不合理●市民:垃圾种类分不清,随意扔进垃圾桶了事●校区周边:垃圾回收设施成摆设,分类存放不准确●小区居民:环卫工人对垃圾的分类意识薄弱●环卫工人:居民意识待提高,企业管理待改善▲投入使用的垃圾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太合理。 垃圾分类是一件事关民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小事”,涉及行业多、链条长、人群广,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记者从市住管局获悉,目前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存在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认识不足,本质上缺乏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内部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而且,部分居民即使知晓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但长期养成垃圾混装的坏习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 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渐进过程,垃圾分类也必将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市住管局多次组织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引导下,市民渐渐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的自觉性。 截至年6月,全市范围内共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场,共人次志愿者参与活动。→施行垃圾分类,常态宣传是关键。全市住管部门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活动共计约60余场。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自新*实施以来,我市广泛在《韶关日报》、韶关市广播电视台、电台以及主流媒体上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新媒体平台共推送发布《我市被列入省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志愿者进社区》《配合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等相关新闻。
日前,市教育局印发了年市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目前,市区所学校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并实施了垃圾分类,均开展三主体分类实践活动,占比达到%。我市在韶关学院开展“践行垃圾分类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垃圾分类专题辩论赛,使更多人能够以实际行动助力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韶关学院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辩论赛。 →狠抓创新垃圾分类工作举措。早前,在武江区向阳小区等小区增设一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居民只需要去到小区内的垃圾分类站点进行登记,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垃圾后可获得积分,计分可换领各类生活用品,既有利于环保,又得到实惠。霎时间,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在各小区内传播,业主纷纷投入到垃圾分类的“战场中”。 →垃圾分类回收,应从源头减量上下功夫。时下,垃圾分类新*已在我市落地生根,倡导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市各直相关单位推进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推进快递包装物减量化和循环使用,限制旅游住宿、餐饮业等一次性消费用品使用,制止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通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认可并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 点击下方文字 可查看文章全文↓↓↓生活垃圾分类难在哪里?——《韶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满月情况扫描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 新冠病*疫苗科普宣传视频 ↓↓↓ 文/图: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宽 编辑:彭翀校对:麦琳 责编:*悦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7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窗帘套路特别深贵的几千块花在哪儿了
- 下一篇文章: 猛虎饿狼环伺,中国仿制药企如何摆脱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