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战功煮麻花我的孩提时代系列散文之
投稿邮箱:botaocgyy作者 翟战功主播 玉华“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是我们小时候过年时最喜欢唱的《忙年歌》。歌虽然这么唱,但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只能是人们对过年生活美好的向往,根本就成不了现实。只有家家户户煮麻花,才是最最普遍的。自中华民国年改用公历,把年改称“春节”,“年”就成了中国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人们生活中最隆重的节日。进了腊八,天天都是好日子,街坊邻居多有结婚成亲的,童谣会说“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小孩过春节高兴,那时都在街上唱顺口溜“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傻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也跟去。笑呀笑,唱呀唱,闹呀闹,跳呀跳,新年要来到。闺女要花戴,男孩要放炮,小闺女吓一跳,快快逃,炮伤人不得了。”老奶奶说“女孩可爱手头巧,男孩上房爱爬高,老爷爷过年要戴皮毡帽,老奶奶过年要穿花棉袄,小闺女过年戴红花好,小男孩手扬香火去放炮。过年平安要走顺道,老老少少欢乐度逍遥。”但这些都是自寻其乐的穷开心和富奢望罢了。冬天的天气凉,麻花又耐放,干着吃、泡着吃又比较方便,因为没有现在市场食品、水果这么丰富和丰盛,麻花就成了待人接客最好的东西。我们这里盛产小麦,但当时产量并不高。油料作物也只有产量不高的老油菜、老葵花、棉花籽,虽然有“穷节不穷年”的讲究,但也只能把全年省吃俭用的白面和小油几家集中起来煮些麻花,过个富年、好年、欢喜年。过了腊八,左邻右舍计划在商量好在那一家煮麻花,就会把自家的干柴禾送到那家,长的锯成短的,粗的劈成细的,整整齐齐码在柿棚下、闲窑里等淋不到雪雨的地方。等到说好的那一天那个点,约好的几家人都会提前把家里的小油称好送来。然后,一家人再把和对发好涂了油卧在盆中的面团端来,放在那家人的热炕上。搓麻花的人把那家人的大案板支起在当地上,把那家的小桌子也放在当地,围着坐起来。不会搓的人负责剁面棋,这个活没有啥技术含量,只要大小相当就好。会搓的人,坐在案边,低着头、弓着腰,先把面棋拉长,然后对折,再用左手按住对折处开始搓,用右手或着成逆时针用劲、或着成顺时针用劲,搓着展着、展着搓着,当搓过的面棋像上足了劲的两股绳一样弯曲在案上达到近四尺长时,右手捏住非对折的一端盘回,当大约占到两股面绳三分之二的地方将一端塞进第三次对折处,左手再把最早对折的一端塞进第二次对折处提起,靠面绳的自转,一根麻花就搓成了。煮麻花的人有两个,一个负责用高粱靠穗一截的细杆用纳底绳穿成的片片(方言读piapia)端麻花和往油锅中下,一个负责烧火和用两根竹棍或木棍做成一尺多长的大筷子从油锅中往外捞麻花,放在提前用洋瓷盆座底上面平放着的铁篦上沥油整直。然后等凉了之后,再由我们这些小孩子分开各家,整整齐齐放在各家带来的铺有报纸的簸箕里、筛子里、竹笼里、筐子里。当时集体一家一户每年分的小油多则二斤、三斤,少则半斤、三两,只有几家结合一起煮麻花,若小油支不起锅,也只有用猪的五花肉和鸡肉熬制的肉油混合使用。当时煮油时,还有许许多多的讲究。煮出来的第一锅麻花,要恭恭敬敬用盘子横放在闲桌上,先供奉老祖宗;搓麻花和捞麻花时,大人小孩都不能大声说话,说锅中的油听到大声说话受到惊吓会变少的;端麻花和下麻花时,弄完了也不能说没有了、光了、完了的话,说锅中的油听到后,很快会光了、完了、没有的;尤其在煮麻花前,会在门后和门外放一碗凉水,一是祈愿锅中的油会像碗中的水平平静静不会少,二是怕逝去的先人打搅是油儿减少,三是告诉串门的人,我家正在煮油,你不能来了。其实,这只能是物质匮乏时怕别人吃的一种迷信。要不,现在在大街上支个油锅煮麻花,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早就把一锅油吓光了。只有在几家的麻花煮完后,才会把剩下的油按自家的麻花多少,按比例分给各家。这时,人们才会把形状不好的、散股的、断了的、搓的不好的麻花就着用筷子蘸油滴上几点给淖好的绿豆芽、或在倒后的油锅里炒上一些胡萝卜丝,喝上一碗白面汤美餐一顿,心里也甭提有多舒服了、多滋味了!看似煮了麻花,可一家还是不舍得吃,只在有了亲朋来了、走了老人家里,才会拿出几根尝尝和带上。即使吃了,也很省着吃的,甚至吃到麦口。父亲在他那辈排行老六,别人都管我母亲叫六婶、六嫂的。听母亲说,她在我的一个老嫂子家坐夜,老嫂子在吃麻花,不小心掉了一截在掩墙下,当时点的煤油灯,她没端灯就在地上摸了起来。摸到后,没看就塞到嘴里吃了起来,越吃味道越怪,给我母亲说道,六婶,这麻花味道怎么这么怪呀!结果端起灯一照,那截麻花还在地上,原来她吃的是一蛋干了的鸡屎。所以,“过了腊八,天天都是好日子!”只能是一句打发孩子高兴和喜欢的空话。 驻站作家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自修《山西青年刊授大学》,山西省委*校函授班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培训班结业,教过书,做过企业文案,从事过行*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50多家国家级媒体和50多家地方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曾被6家国家级新闻媒体聘请为特聘或特约记者,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平台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3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给小朋友的睡前故事丨早餐你喜欢吃什么
- 下一篇文章: 护照再升级,全球排名第八塞浦路斯护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