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利利

2.1天涯海角

我把RoshHanikra改称为「天涯海角」,因为这地位于以色列的最西北端,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界,靠近地中海。在这地方主要是欣赏风景,游客乘坐缆车,不足五分钟就往下到达海滨走廊,那里的石洞(Grottoes)一个连接一个。石洞是海水侵蚀的结果,在海水渗进石洞、阳光照射之际,水影会在洞壁晃动,如梦似幻,别有洞天!再往北走一段,可以走进另一个洞,应该称它是隧道才对。在英国托管时,这位置本来打算兴建沿海铁路,用以连接海法和黎巴嫩的贝鲁特,但这计划随着中东战争爆发而告吹。

缆车

2.2迦密山

在迦密山有一座修道院,名为Muhraqa,拉丁文的意思是「火」,这修道院是纪念以利亚先知在这里与巴力的先知斗法,而有关事迹记载在〈列王纪上〉十八章20至0节

迦密山的意思是「葡萄园」,它是一条全长约二十六公里的山脉,行车大约四十分钟,海法市就是位于迦密山西侧的海角;所以关于利亚先知与巴力的先知斗法的事迹,要在这长长的山脉上确定准确的事发位置,十分困难,但〈列王纪上〉在事发地点上提供了蛛丝马迹——「以利亚带他们到基顺河边,在那里杀了他们」(十八0),而修道院楼顶正正可以看到基顺河。虽然在海法也可以看到基顺河,但那区的迦密山非常陡峭,以利亚没有可能将巴力的先知跨越陡峭的山脉而到达基顺河。

静思反省:

以利亚有勇气面对巴力的先知,却没胆量面对皇后耶洗别的警告。耶洗别是当时以色列国国王亚哈的妻子,她差派使者对伊莱贾说:「明日约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惩罚我。」(〈列王纪上〉十九2)结果,以利亚惊慌失措地逃命到别是巴(即今天的贝尔谢巴),留下仆人独自在旷野,自己走了一日的路程,直到筋疲力尽,便坐在罗腾树下向神求死。

我站在修道院的楼顶,彷佛看到昔日以利亚力拔山兮地将巴力的先知杀灭。我知道人生总有起有跌的,但我困惑于以利亚一方面害怕耶洗别追杀,另一方面又向神求死,两者不都是死路一条吗?我猜想这不过是以利亚在罗腾树下求

死,只是向神发脾气吧。回想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少「罗腾树」的经历,我们跌倒、发脾气、然后神仍然召唤我们回到祂身边,我们实在有太多这样的经历了!

有一次在乘坐出租车期间,我与司机交谈。他说他已经不相信神的存在,因为他认为当年神带领以色列离开埃及到达迦南美地,行了各样的神迹,却不在希特拉屠杀犹太人时再施行神迹,免了六百万人之死,他愤怒和疑惑神的存在。我无言以对,只能回应说:「在日本攻打中国时发生了南京大屠杀,我们没有问神在哪里,我们只看到人的丑恶。」这也好比亚当和夏娃犯罪,有人问:「为何神安放分别善恶树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犯罪呢?」人生兴衰,周而复始,我们可以从中认识造物主的美善,也可以了解人类是何等的丑恶!

2.3米吉多

米吉多位于以色列的北部,四面环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进出口,自古以来是*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处。早在所罗门王时代,米吉多已经是其中的一个驻防城。驻防城的特点是有水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加上米吉多位于交通要道上,所甚具*事价值。

它位于两条主要干道的交汇点:一条是沿海之路,另一条是东西干道,这东西干道由西面的地中海跨越约旦河向东伸展,直达约旦的君王大道(King’sWay)。米吉多第一场战役,记载在「法老他模斯三世(ThutmosesIII)年表」中,那是公元前十五世纪的埃及石刻记录。法老他模斯三世上任不久,在米吉多的卡德史王(TheKingofKadesh)试图叛变,并且不给埃及进贡,于是他模斯三世便北上镇压。「心高气傲」的他模斯三世对行*没有经验,在到达米吉多的三义路时,他选择了最短却最险要的路线进入米吉多,在将*劝阻无效之下,士兵唯有听从王命,筋疲力尽地前进。卡德史王料想不到他模斯三世选择这条路,所以没有驻兵防守,结果米吉多给攻陷

在卡奈克神庙(KarnakTemple)的

法老他模斯三世石刻年表

了。战胜之后法老曾说:「争取到米吉多,犹如争取到千个城邑!」我的丈夫也是导游,关于米吉多第一场战役,他会向团友这样讲说:「他模斯三世查问他的部下走哪一条路线进入米吉多最合适,有的说走左,有的说右,却没有人说走中间险要的那一条;可是「才智过人」的法老力排众议,选了中间路线。」他问我历史如何评价他模斯三世,是「才智过人」?抑或是「心高气傲」?我模棱两可,因为三千五百年前的事情又有谁会知道呢?我曾在书本中读到是他「心高气傲」,但记不起哪一本了。我丈夫认为他「才智过人」,而这说法源于他的老师。

静思反省:

原来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一个人的评价,本来就很主观,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谁看透人心呢?唯有将来在神面前才可以全然知道。

另外,《圣经》〈历代志下〉三十五章20至2节记载了一场在米吉多发生的战役,当时埃及法老尼哥率兵北上帮助亚述,6而犹大王约西亚前往米吉多试图逼使埃及撤兵,结果阵亡。若当年约西亚没有阻止法老,法老便会北上帮助亚述,亚述和巴比伦两国便会互相制衡。当时法老帮不上亚述,以致亚述国运不济,反而让巴比伦坐大,到公元前86年反过来攻打南国,令犹太人落得流散到巴比伦的结果。

静思反省:

若当年约西亚不前往米吉多阻止法老,亚述和巴比伦反而可能会互相制衡,而自己也不会死于这场战役中;我们很多时候会自以为是,偏爱自己的方法,反而误了大事!

2.拿撒勒

拿撒勒在旧约中,没有什么历史事迹发生过,事实上拿撒勒连小城伯利恒也比不上,起码后者是大卫王出生的地方。据估计当时拿撒勒人口大约有四百人,是从伯利恒迁移过来的;再加上拿撒勒位于山上,没有主要干道,难怪住在迦拿的拿但业也看不起拿撒勒,6起码迦拿在主要干道上,也算繁荣的小镇。虽然拿撒勒在第一世纪时只属小村庄,但这并不代表与世隔绝,拿撒勒距离当时加利利区首府齐波里(Tzippori/Sepphoris)只有六公里,步行只需一小时多。因为希律安提帕在齐波里大兴土木,必定影响着外围城乡,包括拿撒勒,作为木匠的约瑟和耶稣亦大有可能要到齐波里工作。天使报喜堂(basilicaoftheannunciationinNazareth)

顾名思义是纪念天使加百列向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报喜的事迹。早在天使加百列向马利亚报喜之前六个月,加百列也曾向祭司撒迦利亚显现,宣告他妻子将会怀孕。撒迦利亚一直以来都为生育一事而祈祷,所以加百列雀跃地告诉撒迦利亚说:「撒迦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的祈祷已经被听见了。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约翰。」(〈路加福音〉一13)可是撒迦利亚不相信,所以加百列生气地说:「我是站在神面前的加百列,奉差遣来对你说话,把这好信息报给你。到了时候,这些话必然应验;只因你不信我的话,你会成为哑巴,不能说话,直到这些事实现的日子。」(〈路加福音〉一19~20)

自此,天使加百列一怒之下,不再和他说话,撒迦利亚变成了哑巴,直到他的儿子约翰出生。反观马利亚,她确信加百列的预言,虽然她想象不了为什么自己仍没出嫁便怀孕生育,她要承受的不单是众人的目光,更是致死的后果,因为当时未婚生子是会遭石头打死的,但天使跟她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荫你,因此,那要出生的圣者要称为神的儿子。」(〈路加福音〉一3)她有令人佩服的信心和勇气,即使是开放的今天,这都不是人人所能承受的!

静思反省:

当神要给我们考验,要我们面对又大又难的事情时,我们相信神会给我们开路吗?我们相信神的能力会荫庇我们吗?还是我们更像撒迦利亚,一方面为着某些事情祈祷,另一方面又不相信祷告会蒙应允呢?

在天使报喜堂的外院悬挂了很多本色化的画作,主角是耶稣和祂母亲马利亚,其中一幅绘画马利亚手抱耶稣,神似中国传说中的观音送子;有基督徒团友因而反感。我鼓励他们改变角度来理解这些画作,其实画作反映了当地人民透过自己熟悉的文化来理解福音,因此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知道福音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并且落地生根。为此我们应该高兴。

天使报喜堂也位于拿撒勒,那是中东地区和以色列最大的教堂,内里有一个遗址,传统说是马利亚的房子,有团友很惊讶问:「马利亚那么有钱呀?盖那么大的教堂!」我为之气结!

一天,我们参观拿撒勒仿古村的纺织示范,有一位年约五六十岁的女士正在纺织,我向团友说她是「妓女」,团友给我弄胡涂了,他们讶异年纪那么大还可以当「妓女」!原来我错将「织女」说成「妓女」呢。

2.大使命山

〈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记载的大使命,是在「耶稣指定他们去的山上」宣讲的,而最有可能是MtArbel(又称为大使命山),原因何在?大使命山由地壳分裂而成,有一个峡谷,往西可通往拿撒勒和特拉维夫,而且这山岗显而易见,可说是地标。我相信耶稣当年从拿撒勒前往迦百农必须经过这山,而且在山麓下有一个小镇名叫抹大拉,耶稣将七个*从她身上赶走的马利亚就住在这小镇。若门徒较耶稣早到达约定的地方,他们可以在马利亚家中歇脚,所以,耶稣和信徒经常约定的地方,极有可能是这里一带的地方。

此外,在大使命山顶可以眺望整个加利利湖,耶稣刻意相约门徒在大使命山,期望这加利利湖能勾起过去三年半他们与耶稣的经历,回顾其中的甜酸苦辣——耶稣平静风浪、分别喂饱五千人和四千人、赶*医病、宣讲登山宝训等等,

然后颁布大使命,耶稣这样的安排是否很有意思呢?

要留意的是,〈使徒行传〉一章7至8节中的宣告:

「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和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这是耶稣在橄榄山升天前说的,而不是这里所指的大使命,可不要混淆啊。

静思反省:

耶稣快要升天了,要离开门徒了,祂知道当下他们最需要的是使命,因为「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言〉二十九18)。异象和使命是让我们能活下去的动力。有些人放弃自己,苟延残存,得过且过,像一具活丧尸,那是因为没有异象和使命。你的使命又是甚么?

2.6塔加

塔加(Tabgha)是希腊文,意思是「七个水泉」,现在我们只能在这地看到两个水泉,它们分别位于五饼二鱼堂的院子和前往彼得献心堂的小径上。有三件事迹是在这地发生的,包括耶稣宣讲登山宝训、施行五饼二鱼神迹和三次询问彼得「你爱我吗?」离开五饼二鱼堂约五十米的山麓是八福教堂的遗址,原教堂建于第四世纪,八福教堂现在位于山顶。

彼得授职堂现在的位置是当年七个水泉的地方,这些泉水流入加利利湖,吸引鱼儿聚集,特别是冬天,因为泉水是温暖的,那是当年渔夫打鱼最佳的地方。也是大约在二千年前耶稣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彼得「你爱我吗?」的地方。

静思反省:

若今天耶稣向我们发问:「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我们会如何回答呢?「这些」对你来说又是甚么呢?是事业、学业、权力、地位、家庭、丈夫、孩子吗?我相信我们的答案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年青时我们专注事业,年老时重视健康。让我们反省对于自己来说,今天甚么是最重要的呢?而「这些」与耶稣相比,哪个更重要呢?我觉得人间有三种爱,那是「如果」、「因为」和「虽然」的爱。「如果」的爱是条件性的:「如果」你这样,我就爱你,例如「如果你考试名列前茅」「如果你给我买钻石」「如果神帮助我渡过这危机,我就奉献金钱给你」。「因为」的爱是因果性的:「因为」你这样,我就爱你,例如「因为你乖」「因为你对我好」「因为祢垂听我的祈祷」「因为祢医治我的疾病,所以我奉献自己给祢」。「虽然」的爱是无条件的,那是耶稣对我们的爱,「虽然」我们是罪人,但神早已爱我们了。

那么我们如何回应神的爱?我们对神的爱又如何呢?我们的爱是否仍然停留在「如果」和「因为」的爱里?我们有没有把爱提升到「虽然」的层次呢?我想起〈哈巴谷书〉三章17至19节中的一段经文:「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收成,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哈巴谷书〉的作者虽然面对农作物失收、牲畜尽失,但他不屈不挠,对神仍然至死不渝,当我们失去一切,失去爱人,失去事业,失去健康……我们仍然爱神吗?耶稣告诉彼得将来的人生是艰苦的,又告诉彼得要如何透过死亡来荣耀神,70然后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若你是彼得,你会怎样回应呢?相传彼得是倒挂在十字架上而死的,希望哈巴谷和彼得能成为我们的激励。

有一块告示版位于彼得献心堂的洗手间对面,版上写着《圣经》有三处地方提及石獾:

1〈利未记〉十一:石獾,反刍却不分蹄,对你们是不洁净的;

2〈箴言〉三十26:石獾并非强壮之类,却在岩石中造房子。

3〈诗篇〉一O四18:高山为野山羊的居所,岩石为石獾的藏身处。石獾(Shafan,RockRabbit,RockHyrax)指岩蹄兔,中文和合本《圣经》译作「沙番」,牠们喜爱在岩石中出没,

在中东地区经常看到牠们的踪影。我曾经在带团时偶遇牠们,有团友惊喊牠们是「老鼠」,所以为了避免团友再受惊吓,我一定讲解甚么是石獾。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牠们的踪影也越见希少。不过在潘尼斯(即《圣经》中的该撒利亚腓立比)和那些游客稀少的国家公园如哥拉汛、隐基底,还是可以看到牠们的踪影。

石獾的体形比老鼠大,却比兔子小,被称为最软弱的哺乳类动物。牠们因为没有锋利的爪牙,所以不能挖洞藏身,只能利用岩石的洞穴或缝隙作为居所。每当遇险,牠们就立即走进岩石穴躲避,有岩石的保护,任何强大的敌人也无可奈何。圣经称牠们为「聪明的动物」(〈箴言〉三十2~26)。耶稣也提到:「凡听了我这些话又去做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盘石上。」

2.7迦百农

迦百农又称「耶稣的镇」(TheTownofJesus),是耶稣宣教的基地。耶稣为何选择这地方?在经济上,迦百农设有税关和税吏;在交通上是道路枢纽,是通往大马士革必经的地方,在*治上是位于希律腓力和安提帕封地的中间,万

一受到一方迫害,也有脱身的空间;可是在传扬福音上没有果效。结果迦百农遭耶稣咒诅,与伯赛大、哥拉汛同在咒诅之列。

静思反省:

耶稣在迦百农传扬福音没有果效,情况之差甚至令耶稣咒诅这地。然而彼得没有放弃,他在迦百农的家后来成为家庭教会,并在拜占庭时代被改建为教堂。彼得承接耶稣的薪火,这行径在勉励我们不要受困于眼前的难阻,目光要远、要大,不要只看眼前的利弊。

在迦百农的考古遗址上,我们可以看到耶稣时代住屋的情况。他们的房间通常很小,主要是用作睡觉,一家几口都挤在一间屋子里,而白天所有的活动都在露天的院子进行,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当年耶稣医治瘫子的情况。7耶稣去到一户人家的院子,跟随耶稣的所有人都挤在那里,以致瘫子的朋友不能将瘫子带耶稣跟前,他们唯有把他抬到楼顶。在考古遗址中,可以明显看到房子侧边有楼梯直达第二层或屋顶,这样就可以拆掉耶稣所站位置上用以遮荫的棚顶,然后将瘫子缒到耶稣跟前。

2.8加利利湖

〈旧约〉中基尼烈海,76就是〈新约〉的加利利海,事实上,它是一个湖泊,不是海。基尼烈(Kinnor)是希伯来文????的音译,解作「竖琴」,这可能是因为湖形如竖琴,或湖畔鸟儿的鸣叫声像竖琴,又或古时湖岸有制作竖琴的工厂而得名。无论在旧约时代或今日,当地人称这湖泊为基尼烈海。

这湖泊位近提比哩亚城,所以又名提比哩亚海。另外,在湖泊西面的大使命山麓,仰卧着肥沃的革尼撒勒平原(PlainofGennesaret),所以基尼烈海被路加医生称为革尼撒勒湖。这个约六公里半长的平原就在KibbutzGinosa附近,而在KibbutzGinosa有一个码头,旅客经常使用这码头坐船游湖。

在耶稣传道期间,加利利湖曾出现一场惊涛骇浪,风浪的猛烈程度甚至令熟悉水性的渔夫也惊恐失措,以致绝望

到认为命不久已。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加利利湖平静而安详,究竟昔日的那些风浪是如何形成的呢?

关于加利利湖惊涛骇浪的成因有不同的版本,不过可以大致总结如下:加利利湖处于水平线以下二百一十米,四面环山,就像身在大碗之中,每当有风从地中海或戈兰高地吹进,风就不易消散,那些风在湖内打转形成旋风,期间刮起湖水所形成的风浪,令经验老到的渔夫也胆战心惊。现在加利利湖较少有这些超级风浪,可能是因为湖泊的水位下降了。

静思反省:

若在平静的湖泊上突然遇上惊涛骇浪,甚至可能因此而丧命,我们会有甚么感受呢?我们没能预知下一秒发生的事情,不过当我们知道掌管明天的是神,我们就可以安然了。

现代游客通常会坐木船游船,而在木船上饱览加利利湖期间,船长通常会指导游客跳霍拉舞,那是以色列著名的民族舞,群众一面听着「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希伯来文音译是Havanagila)的乐曲,一面兴高采烈地围圈跳舞,这乐曲源自〈诗篇〉一一八篇2节:「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东欧也有霍拉舞,但它与犹太人的霍拉舞不同;犹太人通常围圈跳霍拉舞,东欧的则不一定围圈。犹太霍拉舞在年开始流传,早期主要在基布兹和小社区流行,后来成为婚礼、成人礼等集体聚会的必备项目。在婚礼中,当宾客跳霍拉舞跳得尽兴时,更会将坐在椅子上的新人高举起来呢。

静思反省:

「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的歌曲旋律轻快、气氛开心,当我每次听到这乐曲,心中的郁闷便一扫而空。昔日犹太人初到以色列,一无所有,从零开始,他们在沼泽中开垦土地,以致很多人死于蚊虫疫病,然而他们在节日和喜庆中唱着这首乐曲、跳着霍拉舞,便能将重担放下,一切抛诸脑后。让我们也学效他们——工作有时,享乐有时;悲伤有时,欢畅有时。

在以色列的季候鸟只会在冬天和春天出现,牠们前往非洲过冬,或在春天返回欧洲。游客只要在船上抛起细碎面包,牠们好像有感应一样蜂拥而上,然后像电光火石一般啄食,船只不久更会被牠们围拢。

2.9伯珊

伯珊又称伯善,是以色列*府目前投资最多的一级国家公园。已经发掘出来的部分是一世纪罗马帝国的娱乐中心,在〈马太福音〉四章2节所提到的低加坡里(Decapolis十城区)就是其中一个地区。当中有步行街、歌剧院、桑拿蒸气浴室、妓院、万神庙、卫城,也有一世纪最大规模的斗兽场,当时很多的基督徒就被扔到这里,被野兽撕咬而死。耶稣所说浪子的比喻,其中浪子挥霍放荡的地方,就是低加坡里这类纸醉金迷的城市,后来伯珊城在公元79年的地震中被完全摧毁,淹没在历史的灰烬中。

愿天耀中华!

转发只需1秒呦!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在影响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上帝!得蒙神的赐福!让我们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