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揭秘战火下的巴格达
编者按:这是“央视新闻”新媒体“新闻背后”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在这个专栏里,我们将会陆续发布央视全球记者的报道手记,这里的故事可能都是一些点滴细节,也可能是一些没能在电视屏幕中播出的,看上去“不那么重大”的小人物、小故事。但也许正是这些平常日子里的点滴,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真实的面目。摄影机关闭后的新闻现场、镁光灯开启前的新闻人物,大开眼界的异域文化、令人赞叹的凡人壮举,央视记者亲笔记录,央视新闻新媒体独家呈现。 伊拉克战事胶着,极端组织威胁依然严峻,*局动荡对安全局势的影响日益严重。成立不久的恐怖武装组织ISIS(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几个月来先后攻陷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多座城市,迅速崛起为中东危险系数最高、扩张速度最快的武装组织,甚至连基地组织都“难以接受”。近期美国记者被斩首事件震惊世界,更为伊拉克局势增添了变数。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满目疮痍的文明古国,第二天、甚至下一刻都生死未卜,在那些重大新闻的镜头之外,这里的人们怎样生活?那些置自己生死于不顾的媒体人,又是在怎样 阿萨迪是两个月前离开叙利亚的。 作为一个来自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穆斯林,他在叙利亚北部重镇阿勒颇附近,帮助*府*打了三年仗。两个月前,阿萨迪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急忙离开那个深陷战乱的国家,赶回老家奔丧。 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阿萨迪正犹豫要不要重返叙利亚战场,却发现战火已经烧到自己的国家。极端组织ISIS一路杀来,席卷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地区,伊拉克*府*望风而逃,大片国土沦陷。眼看正规*靠不住,什叶派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西斯塔尼振臂一呼,各地信徒纷纷投*加入民兵组织。作为一个虔诚的什叶派穆斯林,阿萨迪响应领袖号召就近投*,算是出口转内销。 说起ISIS,阿萨迪其实并不陌生。在叙利亚战场时,阿萨迪就跟他们交过手。我问阿萨迪,ISIS可怕吗?阿萨迪撇撇嘴,“什么鸟S,在叙利亚我们一直摁着他们使劲儿揍”。这话是吹牛还是真事儿,我无从考证,不过看在阿萨迪满脸威风凛凛的胡须份儿上,我姑且一信吧。 在民兵营,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像阿萨迪这样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少得可怜,大部分人连枪都没摸过,队列站成S型,走步好多顺拐。看这*容,或许还不如国内大学生*训。好在新兵士气高涨,在战争逐渐演变为什叶派与逊尼派宗教冲突的背景下,他们捍卫家园的决心不容置疑。 恐怖组织兵临城下生活还得继续 民兵营里各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赶赴前线;而在百公里外的首都巴格达,人们却多少有些倦怠。 家电商人艾哈迈德曾经担心了好多天。ISIS最初打来的那段时间,巴格达人心惶惶。街上的人明显减少,艾哈迈德的店铺尽管一直开着门,却少有人光顾。不过,巴格达毕竟不是摩苏尔,当ISIS袭来,正规*和民兵团纷纷向巴格达靠拢,奋力将ISIS挡在首都之外。在那之后,巴格达逐渐恢复生机。见惯了几十年战争的巴格达人,并不会因为极端组织兵临城下,而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两天,艾哈迈德店里的生意又好了起来,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向一个客人推销空调。谈到战争的影响,艾哈迈德说,担心是有的,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样? 出租车司机阿玛尔也是这样的看法。天天跑在巴格达街头,阿玛尔的工作属于高危工种,一不小心,可能就碰上藏在路边车里或是路人身上的炸弹。不过,阿玛尔每天仍然正常出车,即使在战事最危急的那几天,他也没有缺勤。阿玛尔说,他倒不是赚钱不要命,可是当担心变成一种习惯,也就不会时时惦记。“打个比方,你是个记者,最近老是看到飞机掉下来的新闻,但你不会因为这些新闻,就放弃乘坐飞机吧?”——一句话说到我心窝,虽然我也很怕,但该飞哪儿还得飞哪儿。 向导被国际媒体瓜分见着美元就干活 冒着更大风险谋生的,其实是巴格达当地的记者们。 ISIS的崛起,对伊拉克这个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那些有门路的媒体人来说,却是一笔生意。在巴格达,会说英语、人脉畅通的媒体人,除了那些身居要职或是分身乏术的,基本已被国际媒体瓜分。线人、地陪、向导、助手……大批外国记者蜂拥而至,家家都需要几个靠谱的当地人作耳目。但凡有些本事的,基本都在国际媒体挂职,或者兼职,或者全职,见到美元就干活。 在巴格达,你要是刚到的记者,基本已没有选择余地,优秀的向导根本没你份儿,基本是有价无市。能找到一个能力平平但做人靠谱的,就算你人品爆发。当然,向导赚钱并不容易,绝不是坐在办公室打些电话就能交差应付,很多时候,向导要比他们的外国雇主走得更多,跑得更远。自然,风险也就更大一些。 巴希尔就是其中之一。曾经为一家国际媒体当摄像的他,最近刚刚离职,虽然没找到固定工作,但他并不愁生计。最近,巴希尔摇身一变,从摄像转行成为向导,每天晃荡在媒体聚集的曼苏尔酒店,总会找到一份临时工作,赚到一些美元。 有一天,巴希尔敲开我的房门,主动上前推销自己。因为我已听说过此人不太靠谱,也就没有认真,随口敷衍着。巴希尔为了证明自己,打开随身携带的苹果电脑,点出一个网页对我说:看,这是ISIS的 巴希尔最终没能从我这里得到工作,有些失望地离开了。 国际新闻的现实:没有热点,就会被遗忘 其实在巴格达的那段时间,伊拉克局势整体变化不大:ISIS已经止步不前,与其强攻巴格达,倒不如趁机稳固占领区;*府*和民兵正在集结,暂时也无力反攻。再加上国际上热点频出,比如巴以冲突、乌克兰乱局、马航客机被击落等等,所以那段时间,伊拉克几乎被人遗忘。 与巴希尔会面没几天,我也按照计划,启程离开巴格达。但伊拉克局势,却在几天之内风云突变。ISIS迫近埃尔比勒,数万雅兹迪人被困山头,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一轮又一轮的空袭,重新将伊拉克推上舆论漩涡。 留守在巴格达的同事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新一波的媒体热潮,不知道要持续到何时。而游荡在曼苏尔酒店的巴希尔,一定又找到工作了。 *作者简介:梁慧,中央电视台中东中心站记者,常驻巴基斯坦,曾深入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发回战地报道。 (来源:央视新闻) 本文编辑李伟江永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1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库尔德人的独立靠谱吗
- 下一篇文章: 那个离大溪地很近的纯净天堂正在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