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艘光国绘画课堂

文森特·梵高(年3月30日—年7月29日)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具体而言,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

受新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响,梵高摒弃了绘画初期暗浊、沉重的色彩,开始采用一些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创作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色彩装饰效果,他的油画也因此越发鲜亮起来。在所有的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之中,梵高最偏爱*色,简单明了的*色带有另外一层寓意,即象征着太阳和大地,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色的带动,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明度和纯度对比都十分鲜明,产生了一种光亮明快的装饰美感。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积的*色作为主要基调,然后配以土*色、柠檬*及中*色等,使观众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在装饰色彩中,大色块的并置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虽然这一表现手法早在梵高之前就已经提出,但在梵高的绘画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

梵高画作中的对比色常常是大块的且较为平整的,既简化概括,又能够增加画面的厚重感,而且借助色块的对比还可以产生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夜晚的咖啡馆——室外景》就是用大色块的对比色进行装饰,*橙色的灯光和深蓝色的夜空相互对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纵深感,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了人们的夜生活。第三,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

在绘画过程中,梵高除了追求画面色彩的明亮欢快及色块对比之外,还经常用黑白色来缓冲、协调色彩,其常常和对比色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以《播种者》为例,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鲜亮的*色,下半部分是明亮的紫色,两种颜色对比非常强烈,过渡也比较直接,会对受众的眼睛产生刺激。而梵高将画面中播种者的长裤画为白色,在*色和紫色之间产生了一个隔断,受众的眼睛也得以获得片刻的休息。

梵高作品解读:

梵高《星空(星月夜)》(.6)布上油画73*92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年,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他仍然勤奋作画,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时的绘画,已完全地趋于印象主义。在他的画上,那些像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色的明月,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梵高来说,画中的图像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暗示着某种神性,让人联想到梵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以及夜空中像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梵高在这里,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他那感情激流的图像中。他能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而从作品中抽离出来,并且,寻找某种方式,用对比的因素与画面大的趋势相冲突,从而强化情感的刺激。我们在画中看见,前景的小镇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线笔触来描绘的,与上部呈主导趋势的曲线笔触,产生强烈对比;那点点*色灯光,均画成小块方形,恰与星光的圆形造型形成鲜明对比。教堂的细长尖顶与地平线交叉,而柏树的顶端则恰好拦腰穿过那旋转横飞的星云。

作品尺寸:73.5×60cm

向日葵数:3只

创作时期:年8月

收藏地点:私人收藏(美国)

备注:《花瓶里的三朵向日葵》被认为是第一幅作品,人们称之为梵高的无名向日葵,画的是青绿色背景下,上了绿釉的罐子里插着三株橙*色的花朵。

作品尺寸:98×69cm

向日葵数:5只

创作时期:年8月

收藏地点:年美国轰炸日本城市芦屋市时被毁。

(山本顾弥太曾经收藏)

备注:《花瓶里的五朵向日葵》被认为是第二幅画作品,浓重的宝蓝色墙壁前,罐子里有三朵花,前景的桌上放着另外两朵。

作品尺寸:91×72cm

向日葵数:12只

创作时期:年8月

收藏地点:德国慕尼黑新美术馆

备注:《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被认为是第三幅作品,共画了12朵向日葵,背景是青绿色的。

作品尺寸:92.1×73cm

向日葵数:15只

创作时期:年8月

收藏地点:英国伦敦国家画廊(TheNationalGallery)

备注:梵高基于他自身所喜爱的12只向日葵基础上所创作的第四个作品。15朵向日葵从一只简单的陶罐里冒出来,背景是耀眼的*色。花儿有的新鲜挺拔,环绕着火焰般摇曳着的花瓣。有的则快要结子,已经开始凋萎。

作品尺寸:×76cm

向日葵数:15只

创作时期:年12月-年1月

收藏地点:日本兴亚美术馆(日本东京)

作品尺寸:95×73cm

向日葵数:15只

创作时期:年1月

收藏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作品尺寸:92×72.5cm

向日葵数:12只

创作时期:年1月

收藏地点:费城美术馆

备注:被认为是与阿姆斯特丹作品同一时期,模仿慕尼黑作品的一部作品。

年夏天,孤独的梵高试图在阿尔组织一个名叫南方画室的画家沙龙,向一些画家发了邀请,结果只有高更答应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马特认识的朋友,他们彼此欣赏。

收到高更准备前往阿尔的消息,梵高很高兴。同年8月,他画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画12幅向日葵来装点他在阿尔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来,但刚画完4幅高更就来了,并给梵高带来了新颜料和一种*麻质材的画布。高更对梵高的这种金*色的组合十分喜爱,对已挂在小屋的《向日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更的鼓动下,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带来的*麻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两位艺术家因艺术理念上的差异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情绪过激的梵高,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高更在惊恐中离开了阿尔,离开了梵高。他在这里只住了两个月,这个时间,对一心盼着他到来的梵高来说,是短暂的。

年1月,梵高在对高更的思念中,画了第6幅向日葵,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调整了自己的风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带来现实主义联想的细节,以迎合高更的艺术趣向。因为他要把这一幅送给高更。一向固执的梵高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愿意在画风上做出妥协。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高更走后再也没与梵高见过面。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与高更的友谊祭礼。

因为对友情的期望过于强烈,对既得的友情过分看重,所以当对方让他失望之后,由此而来的痛苦对梵高来说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从此一蹶不振,两年后的年,他放下画笔,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

梵高的某张信件上,记载了他本打算将他的作品《罗兰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后两侧各展示一副《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与其说是他重复练习所产生的东西,不如认为是他本来就打算创作多张作品。

梵高创作和再创作《向日葵》时显示出的自我批评精神,很让人受启发,没有已完成的艺术,只有被抛弃的艺术。

梵高的一生几乎都被挤迫在命运的边缘,饱尝世态炎凉和接踵而至的创伤,但他反而鞭策着自己在逆境中寻找阳光,更强悍地成长。带着对梵高苦难人生的理解,再度审视这幅作品,眼前的向日葵不再是简单的植物,而是诚挚而热烈绽放着的生命,犹如梵高本人。梵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梵高通过向日葵向后人传递着这么一个信息:怀着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赤诚之心对待工作,怀着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艺术,宛若眼前那灿若花开的向日葵。

从某种程度上讲,《向日葵》是对时代变幻莫测的礼赞,它充满活力的色彩孑然一改17世纪以来荷兰花卉绘画的悠久传统。

梵高《唐吉老爹的肖像》()布上油画65*51cm私人收藏

本幅画是梵高在巴黎时期的人像代表作。人物置于中央,构图几乎对称。浮世绘图画形成复杂的背景,与前景人物相对照,同时由于画面倾向平面化而产生前缩性的空间感。

唐吉老爹的这幅肖像是凡·高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与提奥一起住在蒙马特尔区,他本人在费尔南德·科蒙画室学习绘画。他开始接触其他印象派画家,如毕沙罗、图卢兹-劳特累克、爱弥尔·伯纳德,并与他们一道作画。唐吉老爹深受这群人的爱戴,他经常到克劳泽尔街唐居伊开的店铺聚会,唐居伊允许他赊购物品或用实物换取画布。凡·高出于对这位朋友一片厚意的感激之情,创作了这幅肖像。这幅画风格生动,用色新颖醒目,成为凡·高的杰作。

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简洁有力,保留了画家早期风格的许多特点。所不同的是,色彩比以前明快、丰富,了绿、红、青三种原色。画家以坚实的笔触,细致勾勒人物的眼睛、上衣及脸部轮廓。

19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艺术风靡往来日趋扩大,日本的一切引起了欧洲艺术界的浓厚兴趣。凡·高收集日本木刻版画,其中许多是在唐吉老爹的店铺购买的。他十分欣赏日本版画清晰及隽永的风格,赞叹它简洁的笔触,这种笔触赋予作品,尤其是风景画明丽的特征。凡·高为唐吉老爹肖像布置的背景不仅再现了老人身边的景物,而且流露了他对日本艺术的倾慕。

仔细观察作品,唐吉老爹身后的都是浮世绘版画,说明了梵高对日本浮世绘的喜爱,浮世绘的平涂技法在梵高的多幅油画中都有所体现。

梵高作品欣赏:

梵高《邮递员约瑟夫·鲁兰的肖像》()布上油画65.0x54.0cm

梵高《加歇医生》(年6月)布上油画67x56cm私人收藏

薇艘光国绘画课堂

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画像》(年1月)布上油画51x45cm

落幕:

年1月,创作《缠绷带的自画像》;5月8日,入住圣雷米疗养院;6月,在盛雷米疗养院创作了《星月夜》。年5月16日,文森特治愈,在圣雷米疗养院出院;第二天早晨,文森特乘着火车到里昂车站找提奥。;6月,和提奥一家与加歇医生住了一个星期,创作《加歇医生》;7月,完成最后一幅作品《麦田群鸦》;7月27日,他朝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并于7月29日在提奥的怀中去世;7月30日,在奥威尔举行葬礼。

声明: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10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