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的你,有听说过伦勃朗光吗?

呶,大概就是他的自画像这样,微微侧身45度,脸上的光打到四分之三,不要怀疑,特别显气质。因为标准范本出自伦勃朗,也被称为伦勃朗光。

但是,伦勃朗的一生,“高开低走”,从一开始的春风得意,花钱如流水,到最后的穷困潦倒,遭遇嘲笑和调侃,甚至买过他画的人还要把他的签名给抠掉,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他自己的一幅画已经暗含了他一生的结局。

《伯沙撒王的盛宴》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当迦勒底王国的国王伯沙撒志得意满地举办盛宴时,突然有一只手凭空出现,在墙上写下警示文字,大意是“得意忘形就要倒大霉”,当天,伯沙撒就被暗杀了。

“得意忘形就要倒大霉”就是可怜的伦勃朗一生的写照。

但是没有办法,人的命运很难和时代抗衡。伦勃朗的悲剧和时代密不可分。

伦勃朗·哈尔门松·范赖恩(-),出生在一个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很快就被发现有绘画的天赋,被誉为当地的神童。然后从家跑到了阿姆斯特丹,畅想成为下一个威尼斯的提香。他成功了。甚至还娶了一位富家女。然而,在年,妻子去世后,他的人生开始急转直下,直到困顿终生。

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还要从荷兰的历史讲起。

荷兰的前身是尼德兰地区,被称为“低地之国”,而当时的欧洲中心罗马人看来,尼德兰就属于蛮族之地。在哥伦布带领的大航海时代来临时,尼德兰因为多年来勤于内陆航运技术而一跃成为了完美的“海上马车夫”;尼德兰离罗马天高皇帝远,逐渐北方七省成立了联盟,在年七省联盟宣布成立了共和国,这就是荷兰。

这其实和我们之前讲的威尼斯有点像,也是共和国,也没有教皇和国王,没有贵族,没有权威,人人都是商人。荷兰成为了一个自由的、新派的、商业气息十足的国家。

荷兰还有一个特点,因为低于海平面,随地一挖都能见到水;几乎所有土地,地基都是人工建造;荷兰人从13世纪开始填海造陆,所以他们信奉的是“上帝创造了世界,荷兰人创造荷兰”。到了年时,荷兰人的富裕程度已经是欧洲之首了。

这样勤奋努力工作荷兰人,平时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习看文书、账单和签合同;没有国王和贵族,他们事事都依赖行会;比如面包商想要油炸鱼的专卖权?去渔业行业签合同吧;裁缝有行会,牙医有行会,这是一群精于计算的市民。

这也导致他们对艺术的偏好有异于其他地区。当时荷兰人认为只有集体肖像才能代表荷兰绘画艺术的水准。因为他们是由团体组成的联邦,而且群体肖像里的薪酬是由画面里的每个人物分别支付的。

于是就有了伦勃朗的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画面中杜普教授亲自解剖了尸体手臂的屈肌肌肉和肌健,同时运动自己的左手以证两者完成同样的功能;另外8名外科医生全神贯注地看向尸体和教授。当时的群画像也停留在排排坐的僵硬形象上,而这幅画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活跃的形象,于是这幅画让委托的医生行会非常满意。也使得伦勃朗声名大噪,订单一度接到手软。

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就导致了伦勃朗的命运注定被公众给载起来,给注定给踩下去。

因为不像佛罗伦萨,没有艺术赞助人和权威给你撑腰,你的口碑就是你的命运。

年,他接到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重要的订单-城市自卫队的群像画。

这是一群空有花架子的城市自卫队,因为当时的荷兰富冠欧洲,真正的战斗都是由雇佣*和正规*完成的。但是他们也希望用群体肖像来留名青史。当时群体像的惯例是每个人会平摊费用,这也导致画家在画他们的时候会让每个人都保持差不多的曝光度。

但是伦勃朗怎么会甘于让他们排排坐呢,他一直都在创新,他要的是画出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那样的作品。所以最后他描绘了一场自卫队接到任务后即将出发的画面,喧嚣仿佛由远及近,最后焦点落在自卫队队长的身上,场面虽然看起来乱糟糟,但是乱中有序,旗帜和长矛组成了一个X形,恰好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徽;整个画面有自由、有秩序、有坚毅;所以这幅画的主角班宁·科克非常喜欢,甚至还特意请人复制了一份留存。

但是,如果你是其他付同样钱的人,你会愿意么?尤其是刚才讲过他们的国民性就是精于计算。

于是,其他自卫队员们拒绝付钱;而其他同行画家,本来就妒嫉早早就爆红并娶了富家女的年轻伦勃朗,事情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于是更多人不想付这笔钱;而这个时候,他深爱的妻子在这一年又去世了。留下8个月大的儿子;照顾儿子的的保姆顺势掌握了这个家,关于他的各种流言开始传播,他的订单开始急剧减少;恶保姆被请走后一直反复向他讨要钱财;而伦勃朗只是不停地埋头画画,满以为收入完全可以覆盖支出,但事实上他就快要破产了;

起因在于妻子的娘家质疑他没有照顾好儿子,于是他将房子过户给儿子引起了债务人不满,要求清算他的资产,才发现他已经资不抵债,破产了;被迫搬离了自己的豪宅,无论赚到多少钱,都必须第一时间先还给债务人。

只有情人一直不离不弃,陪他搬到了贫民窟。

经过长期的潦倒之后,事情迎来了转机。当时他的徒弟接到了新的市*大厅的委托,要为这气势轩扬的大厅画一组荷兰的古老祖先-巴达维亚部族的历史画,将描述巴达维亚领袖克劳迪乌斯·西威利斯与各部首脑歃血为盟、捍卫土地和自由的场面。

这个题材取自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描述:“起义场面是围着一张餐桌展开的:在神圣的小树林深处举办的晚宴上,各路义*领袖对西威利斯宣誓效忠。首领最著名的标志是他在战争中失去的一只眼。更惊奇的是,他宣誓任职的方式,包括演讲,都采用巴达维亚古老野蛮的痛饮。”

这幅画意图描述巴达维亚人民反抗罗马帝国的场面。给后世瞻仰它的阿姆斯特丹人和荷兰人以两点告诫:一、任何帝国都有终结之日;二、荷兰立国之本源自正义的抗争。

但是,独眼龙和酒*,市*厅的人并不想要一个强盗的形象,而是希望他们的英雄是高雅、清醒、坚定的。原来的画家给出的草图是侧脸挡住了独眼,一位跪着的女仆正在侍酒。古典优雅,这是官员期望当中的纪念碑式意义的模样。

但是,原来的画家去世了。后来当时的市长,也就是前面的杜普教授,推荐了伦勃朗,虽然官员们并不情愿,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担任重任的画家。无奈启用了他。

伦勃朗认为原来的草图不真实。他要展示绝对的焦点和中心,那就是西威利斯本人,并且还要在周围加上一圈塔西佗笔下所描述的狂热追随者形象。

他要展示近乎暴动狂热和深厚的爱国情怀。那是一种野性的力量。于是他笔下展现的是一个残暴的强盗形象。布景刚劲暴力-明晃晃的刀光剑影和溢满酒的古式饮杯和金色的火光(这是燃烧的、令人神往的幻影)。

他创造了动作的起点,人们沿着昏暗的长廊步入宴会厅,长廊尽头是金色的火光,观众的目光将会透过画面阴暗的空间,径直走近公元69年的那个晚上。

随后,侧翼的图案引领目光从绵长的宴会人群移向辉煌的中心,炫目的光池荡漾于餐桌上:

这是自由荷兰的诞生之光。这是野蛮的自由。

粗鲁、鲜明的线条,冷兵器的碰撞摩擦、拥护与效忠的誓言;这场野蛮的聚会震撼人心。

年10月,他在一张葬礼请贴的背面画就了草图。这便是这最伟大杰作遗留下来的唯一全貌。

然而,长官们并不愿意直面自己真实的先祖。他们认为绘制得太过粗糙,一点也不与尊贵的阁下们相配。在与画作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长官们忍无可忍,让伦勃朗取回了这幅画作。

终于他没能东山再起。因为尺寸太大,拿回这幅画的伦勃朗不得不裁剪掉四分之三以出售给私人买家;最后在年以60个荷兰盾的价格流落到了瑞士,当时一张床的价格。

亲手裁剪掉自己最伟大的作品,这种心情是怎么的呢?

紧接着他的生活又迎来暴击,新婚的儿子不久病死,一直照顾他的情人也被黑死病夺走了生命。

即使生活已经如此无常,伦勃朗依然抱之以歌。他的画笔就记录了自己真实的过程;从他的60多幅自画像就可以看出来。

最后一幅自画像被认定为他63岁画的最后一幅自画像。也叫微笑的自画像。画中这个老人叫宙克西斯,是古希腊画家,相传他的画逼真至极。某次他在画一个老女人时,突然意识到如实画出老女人的自己很奇怪–明明那么丑还照实画,太滑稽了,于是他突然放声大笑,最后笑死了。

以宙克西斯的形象为自己画像,对生活放声大笑大概也是伦勃朗的心声吧。

纵然命运虐我千百遍,我没倒。

直到大概年后,他的价值重新被发现,与梵高、维米尔并称,现在已经被公认为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ly/1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