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甲壳虫乐队“回归”探秘彼得·杰克逊新片

参考消息网6月29日报道美国《名利场》杂志网站6月17日发表文章《甲壳虫乐队:回归——独家探秘彼得·杰克逊新片》,全文摘编如下:

保罗首先出现在镜头里,他望向远方,伦敦的轻风拂动他的黑发。然后是林戈,他穿着一件红色漆皮外套,在脚手架下面俯身检查他的架子鼓,嘴里叼着烟。身穿黑色皮衣和酸橙绿裤子的乔治弹着电吉他。约翰来了,透过金边眼镜扫视怪异的场景:寒冷灰暗的天气,五层建筑的楼顶,扩音器和麦克风,摄像机和忙碌的工作人员。约翰搓搓冻僵的手,年轻的电影导演抽了口雪茄,冲保罗招呼了一声。比利·普雷斯顿试了试键盘,乔治弹出一段熟悉的RB。一身黑衣的小野洋子冷眼旁观。预期中的喧嚣,场记板啪的一声响,然后计时:“1,2,3,4……”

天台演出

这是年1月30日甲壳虫乐队作为一个集体的最后一次现场演出。52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无缘再领略这支乐队的风采。彼得·杰克逊导演即将上映的纪录片《甲壳虫乐队:回归》完整记录了在乐队总部萨维尔街3号楼顶举办的那场天台演唱会,包括被收入他们最后一张专辑《顺其自然》(LetItBe)的那段经典演出。纪录片长达6个小时,分成三部分定于11月25日、26日和27日晚间上线流媒体Disney+。

对甲壳虫乐队的粉丝来说,这无疑是天赐惊喜,每个细节都动人心魄:保罗的棕色鞋子跟随乔治的吉他打着节拍;约翰错了一个音,乔治朝这个笨蛋笑了笑,保罗则盯着他赶紧调整;助手蹲在地上举着新歌的歌词以提示约翰;当约翰在两首歌的间隙高唱《丹尼少年》(DannyBoy)时,街上汽车喇叭声四起;林戈深邃的眼神,乔治蒙娜丽莎般的微笑,乐队伴着约翰合唱《别让我失望》(Don’tLetMeDown)。我们见证了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当年作为一支乐队的默契配合——麦卡特尼怀抱贝司,像个掌舵的大胡子船长;列侬面带脆弱无助的微笑,透过长发的坚毅眼神震撼人心。

这些镜头原本是为迈克尔·林赛-霍格执导的写真电影《顺其自然》(LetItBe)拍摄的,该片剪辑收录了天台演唱会的大约22分钟演出。影片于年5月首映,很快就停止发行。当时甲壳虫乐队已经解散一个月,人们普遍认为该片可悲地证明了乐队的分崩离析。

虽然《甲壳虫乐队:回归》是为几十年后的现代观众制作的,但它忠实于原版的初心,那就是记述乐队在年停止举办演唱会之后再度现场演出的历程。导演林赛-霍格28岁时执导英国流行音乐电视节目,甲壳虫乐队请他为其年单曲制作一系列宣传片。在拍摄《嘿!朱迪》(HeyJude)的宣传片时,林赛-霍格找来一些观众——包括年轻人和乡村邮递员等普通百姓——伴唱,效果出奇的好。这一经历使甲壳虫乐队重新燃起了在人们面前演唱的欲望。

分裂迹象

于是,在年1月的第二天,甲壳虫乐队来到位于伦敦的特威克纳姆制片厂,排练了《回归》(GetBack)、《我们俩》(TwoofUs)和《漫长曲折的路》(TheLongandWindingRoad)等曲目。第七天,乔治·哈里森在与保罗·麦卡特尼发生争执后扭头就走。林赛-霍格说:“乔治走了。排练中断了几天,我们无所事事。大家都脾气暴躁。保罗也是。后来乔治表示,如果去苹果公司——那是他们在地下室里的录音室——排练,他就回来。”

他说:“有人拿这段插曲大做文章,声称它表明了乔治和保罗的不和以及潜在的严重紧张气氛。事实上,它不过是两个人工作关系中转瞬即逝的一小块乌云而已。”

但这次冲突成为制作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应哈里森的要求,甲壳虫乐队将排练场地改到苹果公司的录音室,林赛-霍格和剧组继续拍摄纪录片。

彼得·杰克逊决定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展示哈里森和麦卡特尼的短暂争吵,还要展示之后的情况。因此,杰克逊说,《回归》一片比原版更加发人深省。他说,他不需要对林赛-霍格的原始视频进行处理来制造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他认定,这些排练和演出是自然天成的故事,《回归》不过是一部“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

杰克逊说:“如果这是一部关于虚构乐队的虚构电影,在第一幕结束时让某位乐队成员摔门而去会是剧本的理想情节。很奇妙,这些小伙子是在上演他们的真实生活,不是在演电影,因为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面貌。然而,就那21天而言,一切都恰到好处。到了登峰造极的第三幕,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登上楼顶进行表演——真是棒极了。”

林赛-霍格需要一场现场演出作为纪录片的高潮,他和甲壳虫乐队商量该怎么办。一种设想场景是日出时分非洲海岸的一个露天剧场,人群如潮水般涌入“圣地”;另一种设想场景得到列侬的赞同:在海上一艘满载粉丝的远洋货轮甲板上举办演唱会。最终,考虑到后勤问题,再加上哈里森不愿再现场演出,林赛-霍格建议他们到苹果唱片公司的楼顶天台,举办一场午餐时间即兴演唱会。乐队勉强同意了,楼顶下面加装了支撑房梁以承受各种装备的重量。但事到临头,乐队仍差点放弃。

到7月21日林赛-霍格试映《顺其自然》的第一版时,甲壳虫乐队四分五裂的迹象已经显而易见。次日,苹果公司的一名高管打电话给林赛-霍格说,影片中列侬和小野的镜头太多了。

不堪回首

林赛-霍格重新剪辑,影片于年5月首映,此时甲壳虫乐队已经正式解散。乐队成员无一出席影片在伦敦举行的首映式,《顺其自然》受到的历史评判日益苛刻,它被称为一部分手纪录片。列侬和小野与《滚石》杂志创始人詹恩·温纳和他的妻子简一起在旧金山一家影院观看了影片的最终版,看到天台演唱会那个片段时,两个人都哭了。

此后的几十年里,《顺其自然》基本湮没。甲壳虫乐队成员始终不曾达成共识,但他们似乎的确一致认为,《顺其自然》这部电影太黯淡、太凄凉,让人不堪回首。

年,在萨维尔街录音室工作的一名苹果公司员工偷走小时的录音带,只留下了影片最终剪辑后使用的版本。失窃录音带里有很多个小时的音频是在摄像机未开动状态下录制的,这意味着可能还有更多不曾为人所知的证据。杰克逊说:“最终国际刑警组织出面,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他们在阿姆斯特丹精心策划组织了一次抓捕行动,追回除了40个小时音频以外的所有录音带,总共大约盒。目前还缺40个小时的录音带,但我们设法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了一部分。”

随着苹果公司近年来公布更多的档案材料,《顺其自然》一片的历史视角发生了变化。世界上最著名的甲壳虫乐队学者马克·刘易森用一个月时间听了乐队在年1月的98个小时录音室音频,结果跟杰克逊一样大吃一惊。他说:“它彻底改变了我对那个月情况的看法。”杰克逊说,那三个星期远非瓦解时期,“它是甲壳虫乐队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富有成效、最具建设性的时期。”《顺其自然》里的音频正是在这三个星期里录制的。

这段时间乐队还排演了《修道院路》(AbbeyRoad)专辑里四分之三的曲目、哈里森《一切必须过去》(AllThingsMustPass)专辑的大约一半曲目、后来被收录麦卡特尼单曲专辑的六首歌,还有被收录列侬单曲专辑的两首歌。

顺其自然

去年,麦卡特尼对《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说,看到《回归》里面的未剪辑片段,他松了口气,因为它反驳了自己内心对甲壳虫乐队解体的愧疚。

在新西兰与麦卡特尼交谈后,杰克逊前往斯塔尔在洛杉矶的家中,用iPad给他看了影片,并开始与乔治的遗孀奥利维娅·哈里森接洽。杰克逊说:“她对影片给予了大力支持。”

但是小野呢?几十年来,她一直精心守护着列侬的遗产。麦卡特尼在接受采访时曾纠正小野关于其已故丈夫是甲壳虫乐队最重要人物、是乐队里真正天才的说法。

不可否认,甲壳虫乐队的第一道裂痕在排演《顺其自然》时就已经出现,歌迷和媒体都认定小野是祸根。杰克逊说,列侬的儿子肖恩去年在伦敦代表列侬方面观看了天台演唱会片段。小野的当前法律身份不得而知,但杰克逊说,他不受制于任何人,全权掌控着这部纪录片的最终剪辑。

杰克逊曾在年与林赛-霍格会面,展示了他的技术能对画质做出的改善。林赛-霍格说:“他向我对比了《顺其自然》里的镜头和他录制的东西,”包括麦卡特尼的头发——在原版中糊成一团,“现在能看到每一丝每一缕”。

杰克逊对原版充满敬意,部分原因是在当年拍摄影片时乐队成员之间已经越来越出言不逊,林赛-霍格所处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

杰克逊表示,他避免重复原版中的片段,即便是人们所熟悉的场景,他也会换一个摄像角度。他说:“我们秉持的信念就是,《顺其自然》是一部影片,我们的影片是另一部影片。除了一两个实在无可奈何的情形,我们尽量不采用与之重复的镜头。但我们也尽量不去踩《顺其自然》,这样的话它依然是一部有存在价值的影片,我们的电影将是对它的一个补充。”

甲壳虫乐队解散时隔51年,杰克逊的影片大概是我们会看到的最后一部揭示性资料片。它收录了乐队的最后一张正式专辑,因而格外地令人五味杂陈。粉丝和学者们很可能会争论《回归》是对历史的修正还是对历史的纠正。但有一点是人人都渴望的:甲壳虫乐队的更多信息。杰克逊说:“保罗曾经对我说,‘瞧,这玩意儿太棒了,因为说到底,我是甲壳虫乐队的粉丝。’”

甲壳虫乐队最后一场演唱会。(美国《名利场》杂志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gk/1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