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439825.html

四渡赤水赫赫有名,它是红*长征途中的决定性战役,常被称为世界*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但若对长征不熟悉的话,光看过程容易让人一头雾水,为啥要反反复复四渡赤水?不渡会怎样,渡了又高明在哪里?

具体分析一下,四渡赤水到底高明在何处。

先简单复盘一下四渡赤水。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在年10月被迫撤出了根据地,开始大规模战略转移,这个激荡人心的历史事件,以后被人们称为“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在湘江战役减员严重,却并没能摆脱国民**的围追堵截。如果此时继续按原定计划前往湘西和红二、六*团会合,红*将有覆灭危险。

幸好年1月的遵义会议让毛主席取得了发言权,这才有了后面的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发生在年1月29日凌晨,中央红*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元厚镇西渡赤水河。*委直属队第一梯队、干部团及五师为中央纵队,由浑溪口渡河;红五、三*团直属队及四师为左纵队,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由蔡家沱架浮桥渡河;红一、九*团,*委二、三梯队等为右纵队,由林彪指挥由猿猴场渡河。几路纵队渡河后,破坏浮桥由红一、三*团后卫担任。中央红*向西渡过赤水河,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寻机北渡长江未成。

二渡赤水发生在年2月18-21日,中央红*在淋滩、太平渡、二郎滩向东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随后取得娄山关战役的大捷。

三渡赤水主要是在3月16日至17日,中央红*从茅台镇和附近地区向西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没过几天,3月20日起,中央红*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向东渡过赤水河,这是四渡赤水。四渡之后,红*将追兵抛在川南古蔺周围以及赤水河两岸地区,随后南渡乌江,逼近贵阳,把正在贵阳督战的蒋吓得*飞魄散。

一渡赤水

至关重要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取得了发言权,但此时局势并没有好转,前后都有敌人,留给红*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西突围。

红*不是没有做过其他尝试,遵义会议后原拟计划是从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川北的红四方面*会合。

但在蒋严令之下,国民**迅速向土城一带推进。在离土城仅三公里的青杠坡与红*展开激烈拉锯战。形势一度非常危急,连朱德、刘伯承都亲自来到前线指挥,陈赓、宋任穷等更是率干部团舍死忘生发起冲击才得以巩固阵地,可见战况之激烈。

此时,三万多红*被压制在土城不足15公里的狭长河谷地带,北渡长江已不现实。*治局召开紧急会议,毛主席提出,不应再与敌人恋战,决定主动撤出战斗,渡过赤水河西进川南。

北上道路被断,后有追兵,渡过赤水河成了唯一选择。

所以一渡赤水,其实称不上多么高明,这是在危机形势下逼不得已的选择。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按照毛主席的设想,湘江战役也是不打的,他的战略构想是沿潇水北上,避开敌人主力回到江西根据地,当时这个提议是被否决了,无法验证其正确性。不过从恶战湘江的损失来看,这个提议至少不会让红*主力伤筋动骨。

事实上蒋也料定了红*必定渡河,他早在赤水西岸集结重兵布下了口袋阵,就等着红*一头撞进来。

一渡赤水是在敌人有准备下的硬仗,打得非常惨烈,参加战斗的红*里,后来涌现出了多位将*。当然伤亡也很大,达到多人,差不多达到十分之一。

二渡赤水

但是渡过赤水后,麻烦并没有解决,想要过江必须得走云南,从金沙江北渡。通往金沙江的道路上,敌*依然众多,其中战斗力较强的是滇*悍将孙渡的三个旅,此时红*人困马乏,硬拼是不智之举。

怎么办呢,毛主席说:只要把孙渡调走,我们就胜利了。

能“调走”孙渡固然最为理想,但时间来不及,此时敌*的包围圈不断缩小,必须先解燃眉之急。于是瞅准贵州空虚的机会,红*返身二渡赤水,先占桐梓,再克娄山关,第二次占领遵义。

娄山关战役红*重创黔*4个团,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

这场大捷后,毛泽东留下一首名篇《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一渡赤水被逼无奈,二渡赤水就已有点不简单,它的难点在要从重重包围里找到一个可以跳出的缝隙,这对*事眼光要求极高。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个优秀*事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还看不到太高明的地方。

其实这里面主席还有个操作,被许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他在二渡的时候留下了充足的船只和浮桥架,预备了多达三处的渡口,这为以后再次渡河埋下了后手。果然,红*渡河后王家烈残部赶来接防,不但没破坏这些物品,还把它们利用了起来,因为他们根本没料到红*还会重回旧地。

这些在二渡时不能说,暂时保密。

这些船只和浮桥,对以后三渡四渡能快速过河意义重大。这个细节能看出在二渡时毛主席胸中的战略构想已成熟了。

三渡赤水

二渡赤水就安全了吗?还远远没有,也别以为敌人都是傻子40多万大*不是这么容易就甩掉的,也别以为敌人都是傻子。

两次渡过赤水让红*从生死存亡的关头缓了口气,生存境况却并没好转。而且两渡赤水时间花费了不少,敌*并没有闲着,也从四面围了上来。

那应该干嘛,突围,还是得突围,实际上突围正是四渡赤水的目的,如果两渡就突围了,那就不用三渡四渡了。

而从三渡开始,毛主席彻底表现出了自己的*事能力,将其他将领甩开了一个档次。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突围必须要选择方向。而在这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方向已无需选择——就在打鼓新场。

驻扎在打鼓新场的是王家烈的黔*,这位贵州省主席之前在遵义已经被锤爆了,败*之将焉敢言勇,选他当突破口看来最合适不过。在会议上,几乎所有将领的意见都是选择打鼓新场为突破口。

攻下打鼓新场这个黔北战略要地和物资集散地,可以扫清西进的道路,还能让部队得到补充,诱惑确实很大。

一*团林、聂发电报给*委,建议我‘野战*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打鼓新场)、三重堰之敌——《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

但是毛泽东表示反对。

“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泽东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周恩来自述》,第页。

他透过表象看到了背后的危险。

红*如集中全力攻击打鼓新场,王家烈固然难以守住。不过,打鼓新场是黔北四大乡场之首,城高墙厚,红*缺少重武器,很难迅速攻克。

黔*在遵义吃了大亏,必定会严加戒备,即使能强攻得手,我*也会付出很大代价。

有所牺牲还在其次,更危险的是在打鼓新场南、北,还各有两支重兵,他们是周浑元的三个师和吴奇伟的四个师。此外,王家烈背后还有四个滇*旅的兵力。

攻打王家烈,周浑元部和吴奇伟部可以在侧背对红*进行夹击。即使打跑王家烈,也很可能一头撞到增援的滇*怀里,再加上周浑元和吴奇伟,形势就危矣。

王家烈只是一颗诱饵,这是敌人设下的一个圈套,就等着红*上钩。在*事上这有个术语,叫“围三阙一”。

在整个战役过程里,王家烈部都是被蒋当炮灰使用的,他自己也知道这点。身处打鼓新场这个炮灰位,黔*必定保持高度警觉,要是被吃掉,王家烈就再也没有*治资本了。

怎么破?主席的选择是:打周浑元——这就是著名的鲁班场和打鼓新场之争。

周浑元何许人也?他是长征中红*的强大对手,指挥着薛岳手下两个主力纵队之一,从赣南根据地对红*紧追不舍,湘江之战给红*造成重大损失。此时,他也率部尾随红*进入滇黔川地区。

所有地方*阀的部队,都比不上周浑元部凶悍,红*将其视为心腹之患。

大家都不理解,即使不打王家烈,也犯不着打周浑元,这块硬骨头不是随便能啃下来的。

可是主席看得要更远。

周浑元难打不假,但他其实孤立无援。作为老蒋嫡系,地方*阀对他并不感冒。弱不援强,王家烈部肯定不会去增援他,滇*只要能封锁住乌江上游就谢天谢地了,如果周浑元都顶不住了,自己那点兵去了也是填坑。

吴奇伟部和郭勋祺部又离周浑元太远,一个隔着娄山关,一个在乌江另一边,行*就要花很长时间,只要给他们每人安排一部分小规模的部队阻敌,就足以拖延时间。

走一步看两步,方案已成竹于胸。

众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周浑元部果然难打,红*的猛攻也无法将其击溃,只能让他们收缩力量不敢出击,让周部没有余力阻击红*的行动。

但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进攻周浑元并不是为了击溃他,而是为了渡河。

周浑元部兵力强大,士气旺盛,如果不挫其锐气,很可能被周部击于半渡。进攻鲁班场,让周部感受到压力,不敢肆无忌惮出击,我*才好渡河。

所以,攻击鲁班场,也只是个障眼法。

趁此机会,红*退到茅台镇,利用二渡时留下的船只和浮桥架,较为轻松地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

第三次渡赤水与前两次又有不同,这次渡河,红*一反之前的快速谨慎,反而是大张旗鼓,闹得沸沸扬扬,唯恐敌人的侦察机看不到。

这是为什么?为了四渡赤水。

三渡赤水后,红*主力关闭电台就地潜伏起来,总部电台则由另外一支部队携带往古蔺、叙永方向而去。

不是老蒋不努力,换做任何敌人,恐怕都会以为往古、叙进发的是红*主力。敌*果然中计,立即调兵遣将在古蔺、叙永一带布防,后续部队也渡河追击而来,想再一次包围红*。

这样,形势就变成了敌*重兵云集到并不存在红*主力的古蔺、叙永一带,前后围堵的防线中出现了一道缝隙。

通过兵法的运用,巧施瞒天过海,利用给敌人造成的错觉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毛主席不费吹灰之力调走了敌*主力,人为地在防线上调动出空隙。这一手足够令人叹服,三渡赤水的高明之处亦在这里。

等到这时,红*又神不知*不觉第四次渡过赤水,回师贵州,与敌人来了个擦肩而过。

不止四渡赤水

不过战役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优秀的*事家绝不会只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万一敌人反应过来回头继续追击,红*仍将陷于被动。

这里又要提到孙渡。从二渡到四渡,孙渡就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不动,他的部队拦在红*进*路上是不小的麻烦,只有把滇*调出云南,才能保证红*安全渡过金沙江。

谁能调得动孙渡呢?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

四渡之后,毛主席指挥大部队,趁敌人兵力空虚之际,在风雨之夜飞渡乌江,兵锋直指老蒋所在的贵阳!来了一手“釜底抽薪”。

此时敌*重兵被调去了川南,贵阳地区只有两个团,兵力极度空虚。红*作势向贵阳进*,一路大张旗鼓,见人就问“到贵阳还有多远?”“贵阳好打啵?”“里面有多少兵?”

老蒋这才发现自己判断失误,如梦初醒,急调距离他最近的兵力救驾。

哪个离他最近呢,就是孙渡了。

孙渡部终于被调出云南,通往金沙江的道路就此畅通。红*在4月18日渡过北盘江,24日进入云南,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那么,作势欲攻贵阳仅仅是为了调开孙渡部吗?并不全是,这步棋还有双重作用——围魏救赵。

主力红*四渡赤水后,留下红九*团在乌江边负责掩护和阻击。红九*团成功牵制了敌人6个师,但自身陷入险恶处境中。

贵阳告急,让国民**吓出了一身冷汗,纷纷拔营而起直奔贵阳而来,唯恐落个救援不力的罪名。

红九*团的突围空间出现了,在老木孔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后,红九*团转危为安。5月6日,他们从云南省会泽以西渡过金沙江,不久与中央红*主力会师。

围魏救赵,古老的谋略再一次焕发光彩。

所以四渡赤水高明在哪呢?

回看整个四渡赤水,3万对40万,凶险不可名状。而这一整套谋略,在一渡赤水之后就已成形,处处留有后手,步步都是精彩。

有句俗话说“红*转个弯,国*跑断腿”,主席的重重谋略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看得敌人眼花缭乱,空有兵力优势却被调动的团团乱转。

打个比方的话,这就恰如两个棋手对弈。遵义会议前,老蒋本是占尽优势,步步紧逼,眼看红*一条“大龙”就要被屠。

哪知对面换了人,被迫攻坚一渡赤水后,接下去妙招迭出,在自己眼皮底下进进出出,“气”越做越多,“大龙”渐渐被做活了。

最可气的,恐怕就是自己每次都是棋错一招,竟然莫名其妙跟着对手的指挥棒走,按照对手的意图自己搬开铜墙铁壁。

四渡之后,虚晃一枪“打劫”贵阳,更是神来之笔,逼迫老蒋不得不“应劫”,落子之后才发现只是圈套,最后连“草肚皮”上的红九*团也未能吃掉,无奈只能目送红*大龙逃出生天。

至此,落子收官,胜负分明,棋手之优劣高下立判。

这是红*存亡系于一线的战役,除了不得不硬拼的一渡,之后红*人员伤亡就不是很大了。智慧的较量取代了武力的拼杀,不是事后打开上帝视角,身处其中烧脑程度难以理解。

长征的士兵个个都是革命的火种,能保全一个是一个,一渡之后,主席开始发挥自己神来之笔,尽最大努力为革命保全了种子。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

既保全了队伍,又实现了突围,变被动为主动,让40万敌*劳而无功,你说高明不高明?

主席也将四渡赤水引为生平得意之作,年5月,他对来访的英*名将蒙哥马利说道:“虽然三大战役在你们眼中很了不得,但是在我心中“四渡赤水”才是我所指挥的战役之中最为得意的一场。”

正所谓: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PS:由于本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想要一起沟通讨论的朋友可以进群交流,加小院guan,备注:群友,小院会拉你进群。

小院之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fj/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