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解脱思业果已如何进退之理第十三天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3562.html 第十三天深信业果︱一切安乐之本 (五) 庚三、思业果已如何进退之理分两部分: 一、总开示在座上修的时候,应当不断思维业果道理;座与座之间,则应保持正念、正知和不放逸,对业果做正确的取舍。我们应该效法格西奔:他用黑、白石子来计算所做的善、恶二业,以提醒自己断恶修善。 《入行论》中说: 苦从不善生,如何解脱此, 我昼夜恒常,理应思维此。 又说: 能仁说胜解,一切善品本, 又此之根本,恒修异熟果。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黑白业果,然后在平时保持正念、正知和不放逸。造杀生、妄语等恶业的端倪一出现,应立刻停止。对于微细的恶业,也应忏悔、防护,《亲友书》中说: 先时虽放逸,后若改勤修, 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 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 达舍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我在前面讲“加行法”的时候说过,即便像贪欲深重的难陀、残害九百九十九人的央具理摩罗,害死已得不还果父亲的达舍,和杀死亲生母亲的绮莫迦之辈也能净罪,既然过去造集的罪业可以清净,所以一心专修忏悔、防护极为重要。 简言之,在下士道这个阶段,修持的关键总要就在重视业果。阿底峡尊者对此也十分注重。 (帕绷喀大师接着讲了以下这个故事:以前潘域有个人喜欢念《百拜忏悔经》,但是他曾将出售《十万颂般若经》得来的钱用于私人用途。死了之后,立即被阎罗*卒牵往地底,到了阎罗法王面前。由于他没有说出实话,法王于是出示业镜,镜内显示了出售《般若经》的人、买主、用于交换的豆子,以及小孩捡拾洒出来的豆子的情景。这下他才无法抵赖。就在将被扔进大铜锅的时候,他想起归依《百拜忏悔经》,于是又起死回生。博朵瓦听说后,建议此人将这段经历告诉别人。) 某些人以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造的罪业,如果不为轨范师、亲教师或官员所知,就不会有麻烦。然而,佛所说的业果定律是绝无欺诳的真实教诫,《三摩地王经》中说: 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 虚空界亦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 最细微的善、恶业也不会丧失感果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如理地取舍。但由于无始以来恶习深厚,难免会沾染上少许罪恶,这时候,应该如法地修持“四力对治”的忏悔、防护。 二、别以四力净罪之法 这方面的内容已经在“加行法”一章叙述过了,但因为四力净罪极其重要,依正行科判次序,在此再简略地讲一遍。 四力中的“破坏力”,即是对过去所造的罪业发起强烈的追悔心。这[z1]在四力之中破坏力最为重要,具备此力,其他三力自然随之而来。此力的生起,端赖我们对业果的深忍信。 如前所说,“遍行对治力”主要是《集学论》中所讲的六种,其他凡是为了净罪目的而做的善事,都构成“遍行对治力”。 “遮止罪恶力”,即是生起今后纵有生命危险也不再犯的防护心。虽然很难从一开始就永远戒除一切恶行,但可以从较容易根除的恶行下手;对于难断的恶行,则应每天生起“今日不犯”的防护心。 “依止力”即是归依、发心,这也是为何在“金刚萨埵修诵”和《堕忏》等颂文的篇首,先说归依、发心的缘故。 我们从无始以来造集的罪业,每一种都多得像国王库藏一样。然而,如“加行法”时所说,如果所修的四力忏悔、防护十分有力,纵使定业也能清净。 此外,如果能修习《集学论》中所说的“虚空藏忏法”、配合顶礼的《堕忏》、文殊怙主大宗喀巴散集中收录的《胜金光明经忏悔文》等,那是再好不过了。 (帕绷喀大师指出,在忏悔的最后,应想到通过修法,自己的罪业已完全清净,并以罪之三轮无所缘来加以印定[7],这将大大增强净罪法的功效。) 对罪业抱无所谓的态度和一味害怕都是不足取的。对初业行人来说,最要紧的修法就是忏悔。所以《准提陀罗尼经》中所说的净罪之相尚未持续明显地出现之前,应当长时间猛力忏悔。 如我先前已述,出家人在上殿或前去辩经院的时候,在闻思求学的时候,甚至在立宗辩论的时候,如果是抱着忏罪、积福的心,这一切活动都将成为净罪、积福的途径。再者,由于观察经义就是观察修,所谓的“修”不一定要另外再跑到山洞里端身正坐。如果上殿只是为了领取酬金,听闻只是为了在辩论中击败对手,这些行为也都不会成为正法的修行。所以辩论之时,不应只是视同学为敌方作答辩,也应把自心当作敌方来立宗。以此为例,我们出家人可以将任何日常活动转成修法,只要将这些活动看作是修法即可,不需要额外再修。对在家白衣来说,才需要在世间俗务之外,另外找时间勤修正法。 然而,不管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十善是每个人所应当奉行的。我的师长说,往后的中士道等内容,即是业果修法的开广。 关于业果的实修,例如将虱子放在指甲上准备掐死的时候,应当要想到这是不对的,将之放生;谎话要说出口的时候,提起正念,管住自己的舌头。以此为例,罪恶从小处尽力断起,善业从小处点点滴滴逐渐累积。 有些人以为,犯一些小罪没有大碍,因为忏悔就可以清净。然而,从未造罪和造罪之后再忏悔清净,二者间差别极大;就像从未断过腿的与断了之后再接合痊愈,两者间有很大的区别一样。虽然强烈的忏悔、防护能使罪业净治,免受异熟果,但因犯罪而造成的另一种严重伤害却是逃避不了的:即获得地道的时间将被延迟达数劫之遥。 “菩提道次第”教授讲到这里,在听了“暇满”、“无常”、“恶趣苦”、“归依”与“业果”等法类之后,如果以成办后世利益为主,想着从现在开始要为来世做点事,并对现世的虚荣不再在意,下士道次第的证德便初露端倪。即便能生起这样的心,仍然要再接再厉、不断修习。宗喀巴大师曾说: 然须令坚固,故此生已,仍须励力,善为修习。[8]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在“菩提道次第”中,证德的“端倪”是从这里开始生起的原因。 (随后,帕绷喀大师又广略适中地将上述内容重讲一遍,并简要地开示了修习所缘的方法:先修“加行法”,向顶上师长祈祷后,依次思维业果总相、别相等各科。因为“思业果已如何进退之理”一科是日常的实际运用,所以此处不需修习所缘。) 在座间,应如我先前所说,不断地阅读《贤愚经》、《百业经》、《百喻经》、《念住经》和四部律典等[9]开示业果道理的经典。 [7]净罪之人、所净之罪、净罪之事三者均无自性。 [8]引自《菩提道次第广论》。 [9]《毗奈耶分别》、《毗奈耶事教》、《毗奈耶杂事》及《毗奈耶上分》。 [z1]建议删除 死亡无常(文字) 不念死之过患(文字) 念死之利益(文字)思惟死决定(文字) 思惟死期无定(文字) 思惟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文字)修习死相(文字) 思惟后世二趣苦乐如何(文字)思地狱苦(1)(文字) 思地狱苦(2)(文字) 思饿*苦(文字)思畜生苦(文字) 归依的原因、归依的对象(文字)归依量为几何(1)(文字)归依量为几何(2)(文字) 归依利益、归依学处(文字) 正明思维总相——第十三天深信业果(文字)思黑业果——第十三天深信业果(文字) 思白业果——第十三天深信业果(文字) 思维业果别相——第十三天深信业果(文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fj/4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自然足迹句容宝华山
- 下一篇文章: 礼仪漫谈库克群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