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记录郑州20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坑不坑 http://www.xxzywj.com/ 作为一个被“火车”拉来的外乡人,对于同是一路来的“郑州”,见面一聊,便是六年; 作为“伪设计师”的我,走过半个中国的大大小小城市,真做起比较,郑州,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反道就像我在其他平台上回答的—— 很多时候,我说不上来郑州哪里好,但是别人一说她不好,我就想骂她! 郑州是一个懂的人真的懂,不懂的人喜欢装懂的城市。八个字形容郑州 “大智若愚,重剑无峰” 01 说实话,六年前,我连郑州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作为福建人在我的眼里,除了广东和海南,中国广袤的大好河山都叫“会下雪的北方”。 唯一获取的准确信息,还是在初二的地理课本中“河南·豫·郑州”。 除此之外,一无所知。 在13年,怀揣着全国人民对河南人的一些“评价”,提心吊胆的下了火车,等待着人山人海把我淹没。可是一出站,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那么悠闲惬意的一幕,有三五大爷在打太极,还有几个人似乎在放风筝,期间还有打响竹的啪啪做响,这是郑州站西广场的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来。 当然也有一些赶火车的人拉着行李箱,却也只是一撮一撮的。不是很大的广场显得有些空旷,完全没有来之前听闻的走在路上衣服都能被挤破。坐上去大学的公交,一路看路边的事物,在雨水的冲洗后城市显得很干净,让人很舒服,但是有两点有些惊讶: 一是路边的店铺很老很破,一点不像想象中大城市的店铺(就是火车站,二七那片的); 二是好多电动车啊!感觉电动车比人都多。 除此之外,郑州对于外地人还是很友好的,当然,除了正儿八经的老郑州,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大家也都是外地的,也没啥可排挤。 没错,其实我认为郑州最大的特性就是——包容,不管你是天南海北的生意人,还是“支援城市建设”的河南老乡,都能在这个土地里相处的很好。 不像其他包括北上广、甚至邻居的武汉,都有一个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分界线,但在郑州,这样的城市壁垒是没有的。毕竟自古河南这个地方,乃至精准到郑州的历史。从来不是封闭的! 所以,单从对于外来人的这一点,郑州,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 毕竟,一个城市到底好不好,永远不是靠嘴巴说说的。 02 说实话,如果是外乡人是很难把这郑州跟中华历史连接起来的。 可以说郑州今年被国人的熟知,完全是被“抖音带火的”,“答案茶”“汇艺·银河里”“河南烩面”......等一堆快消项目所消耗着, 前两年大家对于郑州的印象也只是“雾霾”“玉米楼”“二七塔等一些半褒半贬的名词。 哪怕再往前推小一百年,郑州轰轰烈烈的“二七运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也是“平民运动”。所以我一直都讲:郑州是一个被“历史低估”的城市。 虽然郑州乃至河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许许多多的特质,有古都的韵味都没有保留下来。甚至抛开开封、洛阳等古都的事不谈,郑州在明清时期也是一个很有味道的直隶州,郑县县衙,郑县城墙,东门口,开元寺塔,郑州八景,东西大街的青砖乌瓦,普乐园大戏院,德化街。。。在并不是很遥远的近代,郑州甚至曾被称之为“华北大都会。”是从唐以来就被称为“商贾汇集之地”的地方。 冯玉祥时期的郑州,当时可以看到郑县城的城垣。那个时候除了商代遗址,郑州是有明清时期修建的城门的。 而对于大家认为郑州的印象只有一个“河南烩面”,但是呢,听老一辈人说,曾经豫菜的地位很高。那个年代的他们提起豫菜,想到的并不是羊肉烩面,而是各类山珍。官府菜。用料广泛而讲究,并且特别重视吊汤,彰显富贵,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氛围当下反而式微。 河南特产山药、香菇拳菜猴头,鹿肉和鹿茸。有名的名菜套四宝,糖醋软溜鱼焙面(正宗的糖醋鱼焙面是黑色糖醋酱,用的是山西老陈醋,不同于现在的红浙醋,在当时又称作包公鱼)在当时比烩面胡辣汤知名。扒菜,汤菜比较多是河南菜的特点,用胡椒提味而不是辣椒也是当时的河南厨师遵循的准则。 羊肉烩面是新事物,在当时的地位就像现在的阿利茄汁面。甚至在80年代,羊肉烩面和三鲜伊府面都差点成为郑州特色小吃,然而今天的河南,郑州取代开封成为省会后,乡野菜,车站菜和食堂菜逐渐取代了豫菜本身。 怀山药烧乳鸽、软扒鹿筋、瓦块鱼、铁锅蛋等曾经的名菜如今都没人认识了,就连套四宝、炸八块,虽然每每提及还知道河南有这类菜式,但真正土生土长的新一代河南人好像也从没吃过那些宣传河南的文章中所说的那些菜了。 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豫菜渐渐式微,但是相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来说,它们却也都是在慢慢被唤醒的存在。“民以食为天”很多地方的变化也可以从食物的演变中看出来。 从宫廷菜走向豫菜,再从豫菜变成“郑州烩面”“胡辣汤”等简单的食物组合搭配。郑州开始褪掉历史的荣光,变成一个纯粹的城市,不活在过去,拼命的发展,只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女”在受欺凌。 行走在四海边疆的郑州人,最令自己回味的,不是海味山珍,也不是玉盘珍羞,而是母亲擀的一碗面,蒸的一盘馍。 郑州,从不靠历史维存,而是砥砺前行,在新中国改革的发展里,它一次都没掉队! 03 可以这么说,郑州是在误解中发展起来的城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对于郑州乃至整个河南都被妖魔化了,对于河南人甚至被很多不辨是非的人冠上“大字报”类的称呼。 而面对这一切,郑州么有辩解,河南人也很少直接冒冲的怼出去的,这一点我觉得郑州很有智慧,因为它知道只有“自己有竞争力,才会被一直针对!” 郑州可以说是从二七运动开始就是一直追随着新中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拥趸。虽然郑州曾是古都,但是你会发现达到郑州小道县市村,现在都是一片改革40年后的修建场景,很多人甚至会一直诟病“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可以说在上世纪90年代,郑州迎来了它的发展快车道! 如果不忍痛发展,就会被其他城市甩在身后。 河南本就是一个农业大省,过去的很多年里,庞大人口压力导致了河南成了劳动力输出大省,很多河南人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搭建者,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却缺少一个被正视的身份! 而郑州作为河南的生活,他承载的不是一个城市的发展,还有一个亿的河南人的梦想,所以他接受一切斐议,他忍痛发展,直至现在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管是城市配套,到国际视野,这几年,郑州一点都没落下。 其实郑州已经做得足够好,只不过是大家对他的发展觉得还不够快,而且一直抓着它的小问题不放! 你看到了郑州天天挖沟,却没看见大家享受到地铁的便捷! 你看到了郑州整合拆迁,却没看见CBD、港区的雄起! 你看到了郑州雾霾污染,却没看见这个城市在慢慢变好! 你看见了郑州的细小问题,却没看见郑州已经屹立在中原前列,与武汉、西安等等城市比肩,而立足新一线、国家中心城市、同时也将迎来它的新一轮发展。 没有一场革命没有牺牲,没有一次发展没有牺牲,没有一次蜕变不需要经历磨难,蝴蝶斑斓尚且需要破茧,咱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郑州一步到位呢? 虽然作为承载郑州记忆的电车、国棉厂、东西大街民国建筑群与东方红影剧院,在城市野蛮扩张中都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功能性城市。但是被牺牲的背后,迎来的是一个更具生命力的城市。 历史的瞻仰留给开封和洛阳,改变河南的困状就留给郑州,而它能成为我们这代在郑州的人,心里“新郑州”的模样! 郑州差吗?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她不差。 只不过,对于历史的传道者,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要做的不是讨厌。而是共生,这不就是郑东新区CBD最核心的理念吗? 不掉队,对于郑州来说已是最大的赞美! 04 回到小粥的专业上, 郑州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真的受过太多的斐议,从郑东新区CBD到现在的港区北龙湖.....还有很多的规划,都曾被人诟病。对于现在的咱们不讲,毕竟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在文章的最后一个小话题,我想聊聊郑州是如何推动城市发展,毕竟小粥是一个“非专业的房产自媒体”!而看郑州近二十年的城市城市规划,看一个地方就够了——郑州新区CBD。 从*城到中原心脏,从元卖不出到地王一地难求! 郑东新区受到过很多非议。年,《纽约时报》就曾把郑东新区列为*城,当时可是有不少的媒体,把郑东新区和鄂尔多斯并称两大最有名*城。 当时,对郑东新区“*城”的说法让郑东新区的官员们不胜其烦。且索性不去辩解,也不接受相关采访,继续不遗余力的建设新区。 年是全国地王集体爆发的一年,这一年,年的郑州市共诞生16个地王,其中,郑东新区的龙湖就占了6个。从那时起,外界才开始重新审视郑东的价值。 而且在郑东新区在规划之初即提出,城市发展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方案形成后,要通过法律程序固定下来,在建设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自行其是。所以当黑川纪章的规划方案通过后,郑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用地方法规形式对规划方案进行确认,并上报了国务院进行备案。 年8月,郑东新区开始对外征集方案,当年进入最终角逐的时候,黑川纪章的方案成功入围!做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时,黑川纪章60多岁。可以说,当时的规划方案积聚了他一生的经验和成就。 他在互联网上的自我介绍中,提到的国外城市规划作品不多,其中郑州的郑东新区是比较得意的一个。” 在设计方案时黑川先生曾讲过,“ 一座大城市一定要有它的标志,标新立异的东西。比如说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所以他在郑东新区CBD区域设计了一个建筑群,一个地标。“ 如今看来,不管从天上看,还是从地上看,冲击力都很强。” 黑川纪章的对郑东新区设计思想十分独特,除了包括九宫格和如意形象等传统文化在规划中的应用,还包括大面积绿地、流动的水系和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组团式发展等元素的融合,最终使得郑东新区成为一个有生命的城市。 在黑川纪章所做的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引入了新陈代谢城市和共生城市的理念,并对原有城市总体规划作了合理的修正。方案结合郑州京广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提出了″X″型城市的发展框架,对原有城市组团进行调整,避免了铁路分割城市的混乱局面。 方案将″龙脉″水系的构想与郑州城市现状相结合,提出了连接新旧CBD的西南--东北向城市商业、旅游时空发展轴的概念。其轴线与郑州发源地商城所在位臵不谋而合,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另外,黑川的方案规划了8平方公里的″龙湖″,规模与杭州西湖相仿,环行CBD以及联系CBD的6公里长的人工运河。 规划中的郑东新区起步区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中央商务区CBD,一个是龙湖副中心,在两个中心和各个商业、住宅组团的环形外,有学校、商场、养老院和日常所需的各种方便设施。这种设计除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点相近之外,在世界上没有先例。 有意思的是,河南与”荷兰“的中文发音非常相似,郑州常被戏称为”郑姆斯特丹“,如今在城市规划方面,郑州与遥远的阿姆斯特丹倒真有了相似之处,可谓是无巧不成书。 用这么正的介绍结尾,是想让大家正视郑州!他代表的不仅是中华源脉历史,而且从郑东新区乃至港区等的发展,都代表着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它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可能性! 在未来!最好的城市会在中国! 说实话,作为一个待在河南这么多年的外乡人,我真的挺爱郑州的! 在发展中中国城市很少有不乱的,而河南人虽然多却很实诚耿直。希望所有对河南对郑州的诽谤都销声匿迹,希望河南和郑州能依旧不卑不亢阔步向前。 河南对每一个踏进河南的人都展开怀抱: 欢迎回到老家河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fj/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郁金香的花园阿姆斯特丹旅行指南
- 下一篇文章: 这15份秋色让世界超级可爱要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