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iokiwibiokiwi

本文关键词

COVID-19特效药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其中至少,人因此死亡,且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正式批准任何相关药物。

截图自丁香医生

面对疾病,我们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预防手段,避免患病;二是得病后,利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面对新冠肺炎(COVID-19),目前这两种做法还都未能实现。甚至在未来,都有可能无法实现,或勉强实现其一。

当地时间年8月3日,在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干事谭德塞(TedrosAdhanomGhebreyesus)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们希望出现有效的疫苗能够帮助人们预防感染,一些疫苗也已经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科学家们在寻找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遗憾的是,目前对抗新冠肺炎没有确定的特效药,可能永远都不会有。

这样的说法看似消极,但却是理性的言论。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药物研发是一个及其复杂、繁琐、且低效的过程。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药物,其实是制药公司数十年甚至更久的努力成果。

一般情况下,新型药物的诞生要经历以下6个过程,才能从实验室内的想法,变成可供购买、使用的产品:

研究开发(2~3年)

临床前研究(2~4年)

临床试验审批

临床试验(3~7年)

新药上市审批

上市后再审批(4~10年)

走完这所有的流程耗费巨大,通常研发投入金额在2~30亿美元,且其中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出现一丁点儿差错,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而这也是药物研发的常态,只有不到10%的“幸运儿”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其余的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图源:unsplash

在疫情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新冠肺炎药物也是如此。尽管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新冠肺炎相关药物获得了一些特别批准和许可,以加快其研发速度,但结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克力芝(Kaletra)

克力芝是一种抗艾滋病病*药物,属于洛匹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的复方制剂。此前在年SARS流行期间,经研究发现克力芝可抑制非典病*的蛋白酶Mpro。

但该药容易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损害,副作用较大。且临床试验结果并未显示出其对新冠肺炎的显著性疗效,世界卫生组织也于7月6日,停止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下一阶段的“团结”临床试验。

图源:unsplash

氯喹(Chloroquine)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其讲话中,公开推荐本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氯喹,作为抗新冠肺炎特效药。氯喹具备广谱的抗病*性,并有免疫调节活性,可协同增强其抗病*作用。2月4日,CellResearch刊登的研究指出,磷酸氯喹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

然而,5月7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观察研究显示,羟氯喹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并无显著性帮助,且氯喹/羟氯喹联合阿奇霉素还会对心脏带来严重的副作用。6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暂停使用羟氯喹作为临床试验药物。

瑞德西韦(Remdesivir)

今年1月,在国内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候,瑞德西韦如同神兵天降,参与治愈了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再加上瑞德西韦之前进行过治疗埃博拉的临床试验,且在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动物研究中展现出有希望的结果,后者两种疾病也是由冠状病*引起,所以它成为COVID-19潜在的特效药,也成为了“人民的希望”。

5月份,FDA曾批准瑞德西韦的紧急使用授权,医院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但其临床试验尚未完成,也还未获得FDA的正式批准。且此前在国内的小规模临床研究中,瑞德西韦并未得到理想的结果。

但也并没完全没有希望,关于瑞德西韦的全球性大规模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还在测试干扰素β-1a作为新冠肺炎治疗方案的效果和潜力。

截图自世界卫生组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fj/10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