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游记拉罗果鹟的新生
三月里,访问了南太平洋的两个岛国:库克群岛和萨摩亚,挤出了一点点时间观鸟。事先做了点功课,得知了两个故事,一个令人欣喜,一个令人悲伤。今天就先说这个令人欣喜的故事吧。 大洋洲由于在地理上与其它区域长期分隔,因此衍生出许多独特的生物种类。在过去的多年中波利尼西亚人靠星空导航,划着独木舟以高超的航海技术逐步移民南太平洋无人岛。过去年来欧洲殖民者靠罗盘导航,驾驶着大帆船在这里登陆拓殖。这些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成就对以鸟类为代表的当地许多特有的野生动物来说,不啻是一场浩劫。人类的无度猎杀倒是其次,随着人类到来的鼠、猫、狗等掠食性哺乳动物对当地动物的冲击往往更大。本地鸟类对外来捕食者缺乏防御对策,许多在地上营巢甚至根本就不会飞的鸟类很快就陷入灭绝的境地。翻看近年来灭绝的鸟类名录,会发现其中有一大半是在南太平洋岛国的特有种。 拉罗果鹟本来也会是这个名单上的一员。 拉罗果鹟 这种麻雀大小的小鸟,其貌不扬,原本在库克群岛的主岛——拉罗汤加岛上过着低调而无忧无虑的生活。这里没有鹰隼之类的天敌,食物充足,拉罗果鹟也因此反常地长寿。成鸟平均寿命可以有七八年,最长可以活到20多岁,而同样大小的雀鸟在温带和寒带要能活到四五岁就很不错了。 据悉19世纪中期时拉罗果鹟在栖息地仍较为常见,但此后数量开始急剧下降,到20世纪初时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年在拉罗汤加岛中部的山岭中被重新发现,但数量还在不断下降。年时,拉罗果鹟曾经是世界上最珍稀的10种鸟之一,数量只剩下29只。 此后,拉罗果鹟成为南太平洋鸟类保护的最优先目标。所幸在新西兰*府的支持下开展的保育行动取得了成效。科学家们毫不意外地很快发现老鼠在繁殖期偷食鸟蛋是拉罗果鹟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在拉罗果鹟的繁殖期在林间散布*饵灭杀老鼠,拉罗果鹟的繁殖成功率大幅提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数量从最低时的29只上升到多只。年开始,一部分保育工作移交了新成立的塔卡图姆保护区。科学家在这里指导当地志愿者继续开展保护工作,拉罗果鹟数量稳定上升,并成功度过了此后几次大台风的袭击。考虑到拉罗汤加岛的面积还是太狭窄,一场大台风的来袭就可能对整个物种的生存造成灭顶之灾,1~3年间,30只拉罗果鹟被引进到数百公里外生存条件较好的阿图岛(Atiu),并且开始成功繁殖,建立了稳定的种群,为防止灭绝安上了“保险”。由于目前拉罗果鹟生存状况的好转,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地位已经从最初的“极危”调降到了“易危”。 俯瞰阿图岛 人类已经有意无意地把太多的物种推下了灭绝的悬崖。这一次,拉罗果鹟在悬崖边上晃了晃,被人类伸出手拉了回来。在环境保护的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成功故事。所以当我有机会来到库克群岛,第一个愿望就是访问塔卡图姆保护区。 保护区平时不对外自由开放,但可以提前预约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参观。访客需要交纳40新元的费用。按照约定的时间,我在上午八点来到了保护区简单的办公室。管理员依安已经等在这里。他长着一副西方人的脸,却和当地土著一样腰悬砍刀,原来,他的父亲来自西方,母亲却是当地土著。保护区的这片林地原来属于依安的家族所有。当20多年前科学家在这片林地中发现了拉罗果鹟后,他就开始志愿开展保护工作,一直坚持至今。 保护区管理员 穿过一片柑橘种植园,就开始进入保护区的地界,眼前呈现繁茂的热带雨林植被。拉罗汤加岛其实是一座从深的海底高耸出海面的火山岛,周长不过32公里,总面积67平方公里。由于面积有限,除去一些分布范围较广的水鸟外,全岛的林鸟种类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长尾噪鹃、太平洋皇鸠、拉罗果鸠、拉岛辉椋鸟和拉罗果鹟。看名字就能猜出来,后三种都是当地特有种(都属于易危种),也是我此行的目标种。当然,遍布全岛的家鸡和家八哥由于是入侵物种,没有被我算在这个短短的名单里。所以在这里观鸟,如果图的是刷鸟种数的话,郁闷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拉罗汤加岛一角 在热带地区观鸟,八点多才开始已经有些偏晚,一般九、十点钟温度升高鸟儿就不太活跃了。我有点担心会不会错失重要的目标种。依安倒是淡定,告诉我果鹟应该问题不大,椋鸟需要花点功夫,果鸠一向难找,看运气吧。进林子半个多小时,三种鸟的叫声就都先后听到,但却因林深叶茂,难以发现。拉罗果鹟领地意识很强,而且好奇心重,听到奇怪的声音不是逃走,而是往往会靠近探查(大概也是因为几乎没有天敌的缘故)。依安对这片林子了如指掌,因此很有信心。果然,没有多久我们就发现了一只年轻的成鸟。对人几乎没有太大戒心,在我们十米以内停留了半分钟才离去,给了足够的摄影机会。 拉罗果鹟1~2年成鸟 拉罗果鹟有一个特点:第1~2年的年轻成鸟(由于已经可以繁殖,因此不能再称为幼鸟了)羽毛呈橘*色,从第三年起羽色逐步向灰色转变,到第四年成鸟的羽色完全变成灰色。很快,我们又发现了一对4年以上的灰色成鸟,并幸运地拍到了雌雄并立枝头的倩影。 拉罗果鹟4年以上成鸟 林间的小路越行越窄,开始变得陡峭难行,最后甚至需要借助预先铺设的绳索以防滑倒。但到达观景台后眼前的美景加倍补偿了付出的辛劳。在观景台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眼前葱郁的森林和远处的碧海银沙,还欣赏了白燕鸥在绿林中上下翻飞的倩影,顺手还拍到了拉岛辉椋鸟。这种椋鸟数量也不过在只上下,也是拉罗汤加岛的特有种,现在由于要躲避入侵的家八哥的骚扰,分布区已经收缩入山区,但分布面积仍然比拉罗果鹟要大的多,单位面积的数量反而更少,因此在这片保护区里其实比拉罗果鹟更难找些。 观景台上的美景 拉岛辉椋鸟 白燕鸥 唯一可惜的是拉罗果鸠一直不见踪影。由于鸠鸽肉质鲜美广被捕杀,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鸠鸽都生性惧人。寻找保护色强、好静不好动的果鸠往往并非易事,更不用说拉罗果鸠这样总数已经不足千只的易危种了。好在返回的路上又多次发现拉罗果鹟,给足了摄影机会。从发现的频率和鸟儿不惧人的表现看,保护工作确实颇有成效。 用于诱杀鼠类的*饵投放点 拯救一个物种要比毁灭一个物种困难得多。拉罗果鹟是幸运的,生在了一个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的国家。一笔*府资助,几个鸟类学家多年的持续工作,再加上像依安这样的当地志愿者的配合和长期坚持,拯救了这个悬崖边的物种。在犯下太多愚蠢的错误之后,人类终于用自己的努力改正了其中的一个。 希望这样的成功范例越来越多。 本文编辑:梁烜 科学观鸟尊重自然 1如何联系中国观鸟会?beijingbws.中科白癜风 白癜风根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dl/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时事本周不可不知的23件大事
- 下一篇文章: 蓝爆你看过每一帧都是蓝色的视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