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号称国内“第一癌症杀手”。其中,小细胞肺癌更是肺癌领域的“硬茬”,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预后极差。IMpower研究结果的发布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也标志着中国的小细胞肺癌迈入崭新的免疫治疗时代。阿替利珠单抗是中国第一个获批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检查点(PD-L1)抑制剂,其成功上市意味着中国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从此不再无药可医,打破30年“药荒”窘境。

年5月16日,“阿替利珠单抗——圣临奇境会议”成功召开,本次大会连线全国众多肿瘤学科专家,就阿替利珠单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交流讨论。医脉通有幸现场邀请同济大医院周彩存教授接受采访,就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新突破、新展望进行分享。

专家简介

周彩存教授

同济医院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

?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肺癌研究学会董事会委员(IASLCBOD)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上海市领*人才

医脉通:在过去的30年肺癌从业生涯中,您对小细胞肺癌领域和整个肺癌领域的进展相比,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吗?

周彩存教授:30年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领先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敏感,治疗的缓解率可达50%-60%,治疗效果较好。当时小细胞肺癌使用的EP化疗方案相对简单,*副作用较小。当时通过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可从不到3个月延长至接近9个月。而在当时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效果并不好,副作用很大,治疗有效率仅为10%-20%。

但之后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通过各种研究被发现,靶向治疗被应用到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情况出现了较大的转变。现在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就诊时会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根据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对应的靶向治疗,疗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超越了原本的化疗。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开始领先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也可以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但是这些靶向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小细胞肺癌效果不佳。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也陷入瓶颈,虽然化疗疗效较好,但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很快会出现复发,面对复发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之后非小细胞肺癌开始进行免疫治疗,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但是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发受到很大挫折,30多年来40多个III期研究未能取得成功。因此目前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困境在于,虽然治疗初期通过化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很快会出现获得性耐药,一旦耐药导致疾病进展便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

医脉通:小细胞肺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患者预后极差,且30年来无新药可用。免疫药物的问世让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焕发了生机,为患者带来了希望。随着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中的获批,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格局中的地位?

周彩存教授:免疫治疗的获批对于小细胞肺癌是革命性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很短,大部分患者的总生存期不超过10个月。免疫疗法的出现使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延长到一年以上,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善。

未来免疫治疗普及后,毫无疑问会成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选择。之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小细胞肺癌中免疫治疗的选择,免疫治疗除了和EP方案联合外,是否可以联合别的方案,比如紫杉类药物联合铂类药物,获得更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包含很多药物,如单抗、双抗、免疫抑制剂等等。通过将这些药物结合,能否将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延长至超过一年,甚至超过两年,是接下来需要探索的方向。过去30年已经证明化疗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没有太大改变,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唯一给我们带来希望的还是免疫治疗,未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还是要靠免疫治疗。

医脉通:IMpower研究的出现打破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僵局。能否请您介绍下,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优势有哪些?其上市对于中国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有怎样的意义?

周彩存教授: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困境在于患者的总生存期很短,通常不超过10个月。IMpower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首次将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至超过12个月,而且疗效持久,18个月时生存率超过三分之一。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还可显著降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PFS:5.2vs4.3个月;HR=0.77;OS:12.3vs10.3个月;HR=0.70)。并且在安全性方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副反应可控。

目前NMDA已经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的小细胞肺癌,阿替利珠单抗也正式在中国上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会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新的一线治疗标准,中国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将跨入免疫时代。

医脉通: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您如何看待小细胞肺癌从无新药可用至迎来免疫治疗时代的改变?您对小细胞肺癌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展望?

周彩存教授:IMpower研究已经证实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有效。接下来需要通过更多的宣传,将该治疗方案推广到临床实践中,让更多的患者通过治疗获益。之后需要通过研究判断哪些小细胞肺癌患者从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中获益更大。IMpower研究中观察了许多分子标志物,接下来需要探索更多的分子标志物,进一步精准治疗,提升疗效。

此外,目前研究发现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和维持治疗有效。之后需要探索能否跨线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能否在二线治疗中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目前出现了很多新的靶向药物,如安罗替尼。一线治疗使用安罗替尼复发后,二线治疗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也是接下来需要探索的方向。因此,阿替利珠单抗的上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改变,也带来了新一轮临床研究的改变。未来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cy/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