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对法国北方人的“歧视”远超东方人的认知,我们从来就想象不到法国本土之间居然有如此之深的傲慢与偏见,《欢迎来北方》开播13年来就已经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因为它戳中了法国人内心深处各种各样的痛点,引起了法国全民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母亲刚好就是法国北方人,导演对法国南北文化自小深有体会,这部作品也是为了纪念其母亲而诞生。

里尔是法国北部区域最大的城市,法国第四大城市,人口众多,它除了是“上法兰西大区”的首府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个称呼——北方首都,可见里尔简直就是法北的代名词,如果按照交通便利及教育资源来类比,里尔相当于国内的武汉,按地理位置来类比则相当于哈尔滨。

里尔作为西欧的十字路口,通过飞机、列车及长途客车勾连起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巴黎及柏林,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之星列车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直通伦敦,那时我们的还是处于绿皮火车时代,高铁还有十多年才问世,它贵为“欧洲文化之都”,有着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典故,城镇建设富有西欧色彩,诞生了戴高乐名人,迪卡侬及欧尚超市品牌。

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这就是一座富裕的西欧都市形象,加上遍地的金发碧眼及沿海毗邻英国、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的因素,无论如何都不会太差;然而,在很多法国人的印象里,这是一片犹如北极的严寒区域,茫茫北海,荒芜寂寥,冻到脚趾头都会掉了,不适合人类居住。

(戴高乐广场)

里尔这个地方本来是高卢人的原住地,一两千年的历史时期内,罗马人、法兰克人、维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及德国人纷至沓来,是西欧交通的十字路口,也是西欧人类的十字路口,各种血液在此汇聚,与人斗的同时,也在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法国中部及南部的人根深蒂固地认为,里尔乃至整个法国北方沿海地区就像不远处围海筑堤的荷兰一样,滚滚海浪,吞没岩礁,延绵沙丘,抵御波涛;这样的状况大体上相当于古代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雪原、岭南烟瘴沿海之地的结合体,偏远而又冷荒。

(里尔极具人气的跳蚤市场)

如果某个马赛人第一次准备去里尔,他首先会在气候、饮食和语言两方面的领域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一些去过里尔的法国南方人有着固执的偏见,他们嚷嚷着里尔的饮食太原始,语言太粗野,有违法兰西的优雅形象,进而夸大其词里尔人的各种文俗,这会让那些从没去过法北地区的法国南方人心生畏惧,严寒是第一印象,原始和粗野是第二印象。

《欢迎来北方》里面有很多真实的情景,法国南方人第一次到里尔时,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直接就当着里尔人的面念念叨叨他们的方言是多么地糟糕,质疑他们的饮食是否“能吃”,是否美味可口,但有着强烈自尊心的里尔人无奈而又倔强地坚持着自己的文俗,最终以热情、坦率、不做作的真性情赢得了法国南方人的尊重。

实际上,里尔乃至法国北方地区并非如大多数法国人认为的那么严寒及落后,它比我们的东北还要暖和一点,生活成本比巴黎、里昂及马赛等地方低了一点;里尔人也不是法国南方人所认为的迟钝及庸俗,头脑更不简单,否则也不会孕育出戴高乐这样的人物了;

但无论里尔人怎么做都不会让法国南方人满意,“来里尔会哭两次,第一次是来的时候,第二次是走的时候”,这样的里尔情怀在今天仍然未能获得法国南方人的认可,希望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里尔(含法北、比利时、荷兰、英国)之所以在法国南方人的印象不佳,遭受的偏见极深,本质上还是文化的差异所致,里尔这片北方区域属于高卢日耳曼化,语言及饮食等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显得更粗犷,不够精致优雅,羞为高卢同胞,而里昂、马赛及图卢兹等法国南方属于高卢罗马化,他们自认为是典雅形象的继承者,觉得包括气候、饮食、语言及文化等等方面都要比里尔那些地方有内涵许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waluaa.com/awlacy/12132.html